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大起义揭秘—陕西之初乱(三)

晨云说史上回说到砍竹事件,咸丰年间太平军、捻军兴起后,陕西地方便已组织团练,打算用于自卫。同治元年(1862)二月以后,太平军、捻军窜扰到关中,官府绅民高度警戒,更加大办团练。汉民有实力者借机武装,地方社会受到军事化的严重影响,汉、回之间的相互戒备在早先民族关系持续恶化的基础上持续上升。

当时,原河南巡抚严树森和团练头目赵权中先后所带的600 名回民团勇遣返散归乡里,于1862年四月中旬经过华州,在小张村砍汉民之竹,引起纠纷,被汉民杀死二人。回民不服,抬尸赴华州府告状,州牧濮垚“因回民越界砍汉民竹,将砍竹者痛惩。”客观上激起更大的民族对立和冲突。史实也的确如此,因这批回勇户籍隶属渭南县,他们无奈又“诉于本邑,邑令曹士鹤不准理,反以荷校辱之,由是回情怨沸。”如果这个事发生在以前,大概回汉寻仇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但在这个时期,地方上的汉民团练使事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四月十九日,北路捻军到达渭南赤水镇,华州团练约集当地包括汉族和回族在内的乡勇前往秦岭山口围堵,正在此时,不知为何出现了回民和太平军勾结的流言,本就人心惶惶的华州,随即认定此说,寻至华州回族村落秦家村,并将秦家村烧毁抢劫,正如回民歌谣所唱“事由先赶秦家起,火烧秦川八百里”,此为造衅之开始。

无论真相如何,有几点是肯定的:1、在事件最初,东府各地乡勇无论回汉都在围堵太平军,此时尚相安无事;2、过程中出现了回民和太平军勾结的流言;3、汉勇首先对回族村落进行了攻击。虽然据秦家村回民辩解,和太平军勾结乃是谣言和污蔑。但另一点巧合也让人生疑。当太平军兵临西安的时候,渭南回族领袖洪兴、禹祥即派人“赴尹家卫输款”,主动与太平军取得联系,并作为向导,引太平军东进。绕过省城,直逼渭南,攻陷县城,知县曹士鹤殉难。回民对此事大加称颂:“四月二十三,长毛到渭南,先破城,后杀官,乡勇死了一大滩”,其中透露出的欣悦之情让今人毛骨悚然。所以,我们很难断然否认回勇确实与太平军事先有所联系。具体到秦家村这个回村,也很大可能是遭受到了误解。但从大处来讲,回民和太平军勾结倒很可能并非空穴来风。据说当时汉族士绅曾传帖“陕不留回”,然而现存史料各执一词,有指为事实,有指为谣言,莫衷一是。但我们大可以想见,其中必不会少了部分野心家的身影。

回民带领太平军攻克渭南县之后,顺势东进,二十七日华州沦陷,至五月三3日,太平军东出潼关,进入河南。太平军虽然在关中所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却犹如蛟龙一般将关中搅得天翻地覆。无论事实真相如何,总之我们确实知道的是,对于太平军的来临回勇是非常高兴的,大有如释重负之感。回勇帮助太平军扫荡东府之后,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乘此空虚,揭竿起事,东自同州(今大荔县),西至华州(今华县)、渭南,所在骚动矣”。也揭开了西北“回民起事”十年的灾难史。

历史记载可能是秦家滩回民首先起事的。接着“三日之间,临渭回庄皆叛。“由是渭南、大荔、河北汉回各村互相烧杀,不可复遏矣。此风既开,效尤者众。”从此以后,关中回汉壁垒分明,“从前寻仇械斗尚不过在一村一镇之间……西、同两府属汉民同时并起,纷纷烧杀,沿河一带村镇俱成焦土。”汉回“团练”正是官府介入和国家机器在乡野地带扩大化的产物。在同治元年四五月间,同州府、西安府的汉回民遭受的相互屠杀非常惨重,往往整村整村被屠杀干尽。在太平军二十三日攻克渭南之后,二十五日,大荔县发生了回民攻击汉村八女井的事件,当时八女井村民正在吃宴席,碗碟筷堆积如山,“王阁村的回民聚集携带自制武器攻击八女井村民,八女井村民毫无准备,很多人被杀,回民暴动分子杀完人后一把火烧了八女井村。回民所持的攻击理由是八女井村民正犒劳乡勇,准备杀光回民。然而《回民起义调查记录》第 122 页所记载的一段传说又透露出了另一番消息:咸丰末年(回民战争前几年),一位木匠到南王阁村做活,见回回家请铁匠做一些刀矛之类的兵器,问其缘故,答曰:“是杀你们的呆迷(回回对汉人的称呼)的。”除八女井外,其它汉人对此事颇为麻痹,并未防备。故回民起事,首先攻击八女井。回民占领八女井后,又占领了羌白镇,后羌白、王阁村成为回民战争的根据地。二十七日,渭南县城被太平军所攻陷之后四天,回民报复性烧毁渭南县孝义镇(此镇之乡勇团练,即肇衅劫掠回民秦家村之乡勇),杀死团练首领赵权中。一时间,蒲城、大荔、华州各地风起云涌。东府各县的回乱是突然同时爆发的,当时的汉族团练甚至来不及防备,显示出回民事先的组织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