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样板皇帝,不过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下他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样板皇帝,伟光正,高大全的化身。擒建德,降世充。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右者。但要说明的是,唐太宗观看了国史的编篡,甚至于还影响了修史。所以两唐书和通鉴里的李世民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形象。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下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以藩王身份夺位,噬兄杀弟,手段残忍。当然,唐宗自己说,兄长要加害自己。但其实想来,建成位列东宫,其实只须等自然接替即可,可以合法地继承。甚至说下毒害唐宗,唐宗吐血未死,这都很不合情理。历史上的李建成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是一个宽厚的人,也很有才能,只是不如他弟弟。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采取的是擒贼先擒王的奇袭战术。否则以正常交手,以他在秦王府那些私兵对付建成控制的长安正规军,胜败之数一看就知。就从他们得手后,东宫的人马进攻玄武门都几乎得手,直到把建成元吉的人头仍出去,东宫的人才散去也可以证明。王船山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对此,俺无活可说,只能说,唐太宗的箭法真准。

唐太宗以善于纳谏闻名,但看看他晚年,太宗实录的下部(别看上部,上部在他生前就编好了,而且给他过目了),后期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了。熟知太宗为人的房玄龄就从来不向他进谏。

晚年过分相信武力,征高丽更是得不偿失,付出与收获简直不成正比。连自己都感叹,如果魏征活着,肯定会劝我别打高丽。

晚年的唐太宗更是露出了本性,刘洎和张亮的死,魏征死后的停婚扑碑,临终前对李勛的安排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选了李治这个最差的接班人。当然立李治长孙无忌对他的影响很大。

唐太宗总嘲笑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最后他也因为服食丹药,一命呜呼。

“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魏征临终前的最后上奏,揭露了唐太宗的弱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