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岁参军,是解放军最会破城、打开突破口的悍将

在开国将领中,萧全夫与别的将领有些不同,机要员出身,却称为最会打开突破口的将领,被称为“破城大将”。

1、父兄都是红军

1929年5月6日,河南商南暴动爆发,成立红32师。萧全夫的父亲和哥哥都参加了红军。13岁的萧全夫也是共青团员,像父兄一样干革命,带领少先队站岗放哨。次年秋,他被选调到少共模范营第2连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

12月初,少共模范营奉命开赴商城。萧全夫做梦都想当红军,可父亲见大儿子参加了红军,萧全夫才14岁,不同意。萧全夫一狠心,偷偷跟着部队走了,成为鄂豫皖边临时军委警卫团一名战士。

他走后,父母和妹妹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哥哥当了红军排长,后在川陕反“围攻”作战中牺牲。

2、排长变成了机要员

由于作战勇敢,1932年春,萧全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当班长,不久任排长。一次,他带一个班去皖西北道委送信,回来途中,与数倍于己的民团遭遇。他指挥大家跑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负了伤。

他伤未痊愈,就出院归队,随机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负责警卫工作,后来改学译电,成了一名机要员。

1933年,在反“六路围攻”中,萧全夫在敌机空袭中右脚被弹片炸伤。他忍住剧痛,截获、破译了川军的电报,于是红军三个主力师乘夜发起反击,击溃敌军,一举粉碎了敌“六路围攻”。

由于高超的破译技术,1935年6月,他被调到中军革委第二局工作。

3、会打仗,二战后转行当旅长

在抗战期间,萧全夫先在抗大后去战斗部队,先后担任区队长、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5月,敌“铁血部队”伪满军机动营奔袭八路军。萧全夫指挥军分区主力设伏。伪满军被打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逃进小营村负隅顽抗。萧全夫再次集中兵力进行围歼。这一战,毙伤俘敌军700多人,号称“精锐”的伪满军机动营覆灭,日伪军三个月不敢乱动。

1949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萧全夫担任前线总指挥,指挥军区主力强攻玉田县城。

该城有伪军1500人和日军宪兵大队400余人。萧全夫只有一个团。经过四天激战,八路军全歼日伪军。此战,萧全夫获得冀热辽军区通令嘉奖。

萧全夫本是参谋长,如此会打仗,12月被任命为第13旅旅长。

从参谋长转行当第一军事指挥员的,在解放军将领中不多,但萧全夫是一个。两年后,他升为师长。

4、最会打开突破口

萧全夫有一个特殊的本事——最会破城,再坚固的城墙,他也能攻破。

1948年,东北野战军攻击朝阳。朝阳城工事坚固,守军称之为“铁打的朝阳”。萧全夫的第26师与第25师担任主攻。

可是,首次攻城未克。

次日,萧全夫带领团长们现场侦察。他发现“中正门”的碉堡在阵地的凹部,与城墙紧密相连,问道:“上次攻击时此处火力反击如何?”

“不猛烈。”

萧全夫立即说:“这里是守军的薄弱环节,突破口就选在这里!”

当晚,第二次攻击开始。5连首先炸毁“中正门”左侧碉堡,果然首先登上城墙,打开了突破口。

战后,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特地赶来朝阳,连声称赞:“你的突破口选得好,仗打得漂亮!”

10月,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在总攻中,也是萧全夫师的尖刀5连第一个冲上城墙,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全城的突破口。战后,5连获纵队授予“锦州战斗尖刀连”称号。

1949年1月,总攻天津城。萧全夫手下的第2连又是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城墙,然后,两个尖刀连打进城内,在城门处连续打退敌11次反扑,终于把突破口扩大400米。萧全夫发现友邻部队还没打开突破口,又下令:“向左再扩展400米。”

于是,全军打进了城内。

11月,萧全夫升任第4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他后来又升任军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5、夫人也是13岁参加革命

萧全夫13岁参加革命,他的夫人刘海波也是13岁参加革命。

1946年春,在冀东军区作战时,经中共路南地委书记王世煜介绍,萧全夫与时任地委妇联主任的刘海波相识、相爱。4月,经组织上批准,两人结为伉俪。

他们生有四个子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