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万人同日死:古代史上最残酷的战役——长平之战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就发生在秦国想统一天下时的秦赵之间。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场战国时期决定乾坤变换的一场大规模战役。

长平之战形势图

该打的终究要打

长平之战时,秦国距离商鞅变法已经有100多年了,北据车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西无羌胡之忧。人口众多,耕地肥沃,战略资源非常充足。可以说,正是打仗的好季节呀!当时,平民百姓想在秦国升职加薪,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军打仗,立下战功。有志青年要获得官位,得到土地,可以投份儿简历去拼一下,在其他诸侯国,只能靠投胎。100多年的时间,强秦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面对咄咄兵锋,韩、魏曲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

而相邻的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让赵国成为了诸多诸侯国中一个不好惹的主儿,但改革没有深入经济领域,再加上沙丘宫变对后期的影响,实力一直无法同秦国相提并论。不过,赵国最先跟胡人学习骑射技术,是组建骑兵队伍最早的国家,而且骑兵队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

战国时期出现的骑兵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方式。步兵行军速度不过日均几十里,而骑兵日均可达几百里。金属冶炼技术的成熟,让韧度较高的长刀成为马上兵器。另外,弩弓骑兵可是赵军一绝。虽有铮铮铁骨,但打仗讲的是综合实力。由此看,秦国略胜,赵国不衰。秦国要想继续东进,则挡在面前的就是由廉颇、李牧等名将领衔的赵国大军,秦赵终将会有一场决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这本不关赵国什么事,但上党郡守不愿降秦,请发兵取上党郡。这下就好玩儿了,这个地方对于赵国可是个战略要地。于是秦赵围绕着上党终于开战了。第一回合:廉颇VS王龁

赵驻兵于(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逃过来的百姓。秦军大举东进,廉颇帅军抵抗。廉颇战法相对保守,难以招架秦军的进攻,逐步退守丹河,秦赵隔河相峙。赵军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线。廉颇此时知道秦军士气正盛,来势凶猛,不能硬拼。故而,不管你怎么叫,我就是坚守不出,你想攻破我也没那么容易。实力强而急于一战的王龁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战争进入不分胜负的胶着阶段。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的时间,两国都憋出问题了。首先受不了的是赵国,几十万人在前线长年累月打仗,后勤补给明显跟不上了。地盘本比秦国小,耕地也比秦国少。而秦国后方的巴蜀地区可是大粮仓,消耗战还能再坚持一下。

影视剧中的廉颇

于是双方都谋求速战以求摆脱困境。秦国采用离间计,派人收买赵王的权臣,挑拨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不足畏惧,他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终于借赵王之手,把廉颇从赵军主帅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使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谏阻,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第二回合:赵括VS白起

历史上一直认为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他上任后,就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法,积极筹划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其实,这些作战方向根本不可能是赵括的主意,不过遵王命而已。道理很简单,赵王早知道国力空虚,已经无法继续支撑战争消耗,但廉颇作为领军主将根本不会考虑你后勤是否跟上。于是,理解赵王的赵括就成为了赵军主帅。

影视剧中的白起

秦国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坏了,他们知道赵国不满意廉颇的防御方针,估计开始要进攻了。于是悄悄换上了著名的"人间屠夫"名将白起作为主将。这白起是何等神仙?从战国时代开始到今天,世人都明白。他曾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24万,破南楚,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丧魂落魄。这次长平面对赵括又给了他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为了不让赵军知道秦军的进攻战略,在军中下令,敢泄露白起已经担任主帅的立斩。其实赵括不像我们后世评论的那么差,他的战略调整完全是赵国国力不济无法持久而造成的。也该这小子倒霉,在这个时候碰到了白起,让对方踩着自己的尸体登上了战国武将的巅峰。

影视剧中的赵括

公元前260年8月,白起指挥诱敌部队出击后,即佯败后撤,赵括求胜心切,立即追击,追至长壁后,秦军主力出现,赵军攻不下,感觉不妙,想退兵,但为时已晚。在长壁两翼早已经埋伏好的2.5万骑兵插入赵军后侧,把赵括大军和赵军大本营完全切断。还有五千精骑也随之杀入,专门骚扰赵军大本营的留守部队,目的就是决不让被围赵军得到一粒一丝的粮草补给。

古代士兵的打仗的信心从何而来呀?除了人多就是粮多。这下赵括可慌了神儿了,拼命突围,可白起的网织得够密,怎么都跑不出去。

影视剧中的秦军

打仗不光打前线,秦王和赵王也叫着劲儿呢!赵国组织了后援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援救长平,秦昭王更是亲赴河内(今河南沁阳),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征用,增援长平战场,使得赵军的增援部队始终无法达到预定地点。就这样,断粮40多天后,赵军内部彻底瓦解,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

孤注一掷的赵括率领精锐做最后突围,最终丧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下。斗志全无的赵军,遂不再抵抗,40余万饥疲之师全部向秦军解甲投降。秦军终于取得了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

影视剧中的赵括

四十万人同日死

赵军投降之后,倒是还真给白起出了一道难题。没饭吃的赵军想活下来投降了秦国,但这些毕竟是赵人,家小都在赵国,怎么可能为秦军卖命。最后,白起做出了一个让世人发指的决定:坑杀这40万赵军。

战争是残酷的,白起没有能力养活这40万俘虏,不能放、无法用,他除了杀之外已经没有了选择。一时间,赵国家家出殡、户户发丧,大国之地位荡然无存。

长平之战时世界战争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手段最为残忍的杀降事件,自此,秦国摧毁了赵国的精锐主力,抵抗东进的障碍已经被基本扫除,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此次事件却坚定了赵国誓死抵抗的信念,其他各国再无主动降秦之念。以至于长平之战后,秦国用了32年时间才灭掉赵国。

都说强秦举全国之力攻赵,而赵国则以一将之力抗秦。如果是廉颇对白起,如果白起没有杀这40万赵军,如果秦王没有收兵,而是命白起直取邯郸。那么历史又会怎样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