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借助讲故事巧秒拒绝求职客

北宋中叶,苏轼在朝廷任翰林学土,他的弟弟苏辙官居参知政事。兄弟二人均是高官,便有很多人想向他们某个差事。 一日,府里又来了一个人,这人与苏辙是故交,故三番五次求差遣,苏辙也很为难,因为没有职位能满足他,就躲着不见。这个人倒是不厌其烦,老往苏府跑。这一天他碰见了苏轼,向其恳求道:“还望翰林以一言相助。” 苏轼早就对此人的行为看不惯了,想借机教训他一顿,让他绝了请托的念头。

便邀他坐下,说道:“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你听听觉得有没有趣。传说有一个人穷得无以为生,便去盗墓。凿开第一个墓,只看见一人光着身子坐着,说:‘你没听说过汉朝杨王孙轻财傲世,下葬时连衣服也不穿吗?能有什么东西接济你呢?’这个穷汉不甘心,又凿开了第二座墓,墓中是个帝王,笑眯眯地说:‘我是汉文帝,早已立下遗诏,墓中不放金玉之物,所有器皿皆陶瓦一类,你要我给你什么呢?’

穷汉气得没办法,又去找墓,发现有两座墓连在一起,心想必有宝藏,又奋力刨挖,先凿开了左边的墓室,只见一个羸瘦的身影晃了过来,说:‘我是伯夷,你看我面有饥色吧,那是因我饿死于首阳山下;实在对不起,我没办法满足你的需求。’穷汉叹道:‘我费了这么大劲,却一无所获。现在就剩下一座墓室了,或许还有点希望。’正要凿右边的墓室,伯夷劝道:‘我看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隔壁那间住的是我兄弟叔齐,恐怕与我的情况差不多。”’ 苏轼讲完故事,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那个“故交”也只得赔笑,心中羞愧不已,此后再也不到苏府求职位了。

在很多时候,拒绝别人时都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只要你说得委婉、巧妙,只要做到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不必摊开,让双方都尴尬。 苏轼为人高风亮节,机智幽默,苏辙的“故交”喜欢钻营,是令他有些厌恶。但苏轼的教养使得他绝对不会当面指责别人的不是,于是他也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的不满与拒绝表达出来。故事中的伯夷与叔齐正是隐喻苏氏兄弟俩,而那个盗墓的穷人就是那个想要从苏家得到好处的“故交”了。这让人一听就明白,但又避免了正面拒绝的尴尬,真可谓是高明之举。 关注小编“日月晨云”,更多精彩历史等你来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