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专栏|从这里走进宋朝 ——读宁远文庙的石雕

▲一种生活 百种精彩

►我们来到宁远文庙的时候,看到古朴的建筑和精美的石雕,我差不多要晕倒,可惜的是,我的数码相机坏了!面对那样可爱的宝贝就只有顿足叹息的份了。

自从我在沅陵看到了龙兴讲寺的一座唐代建筑的大殿以后,古典建筑之美,让我怦然心动。因为我们现在很少能够见到唐宋时代的建筑,当我与古老的建筑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心底的那份感动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对于历朝历代的诗文,我们可以直接进入阅读,然而,现实的空间和场景我们却无法想像,当我摸着沅陵龙兴讲寺的一根屋柱,就感觉我的手已经触摸了唐朝。大殿那根楠木柱子,说不定当年董其昌就抚摩过。想起这个,我就有点激动。

宁远文庙给我们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的空间,给我们一个走进宋朝的机会。我们走进那一扇小小的开在南面的一个侧门豁然进入到一个只有在中国画里オ看到的气氛,满目都是古的、朴的、瘦的、真正属于N个前朝的气味,具体的说是一种属于宋朝的气味。气味是来自建筑物吗?No!相关的这类建筑物我们也见过,唐朝的尚且见过,何况宋朝。我很快就发现,这种气氛是从石头缝里发出的一种大气。只有石头拒绝了历朝历代的俗艳之风,保持着一种唐宋的大气磅礴的遗风。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乾徳三年(公元965年)。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最后的重修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和光绪八年(公元182年),宁远文庙的建筑风格和其他的文庙不同,它的格局也和别的文庙不同。进门就看到半月形半池,全为条石构成。与洋池相映生辉的棂星门,亦为青石结构,上镌麒麟狮象,跳跃奔突,栩栩如生。这样的棂星门是何等的气派。它就像一个气势宏大的历史剧的序幕。它的华美、它的精湛的雕刻艺术是无价之宝,比起岳麓书院的棂星门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岳麓书院的那个棂星门据说是书院仅存下来的明代的旧物。

宁远文庙和曲阜的文庙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庙。

根星门像一场戏的开场锣鼓,石雕艺术的盛宴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走进棂星门,宁远文庙就一点一点地向我们走来。

沿着花木扶疏的中轴线石板路,过大成门,穿越青石板的庭院,大成殿就在眼前了。最先看见的当然是丹樨台上的五龙浮雕。因为我们在道州宾馆已经看到过可谓天下绝品的五龙图了(在原来的道州文庙旧址),再看宁远文庙的五龙图就没有那么吃惊了,但是精美的构图还是使我大饱眼福。接着就是大成殿的龙柱和后殿的风柱,当然,龙柱没有办法和孔庙的龙柱相比。但是据说风柱可是国内少有的。

最令我激动的是大成殿前的青石坪周围的二十幅浮雕,古朴生动的造型,和现在能够见到的同类浮雕十分不同,刻的各种形体的飞禽走兽,或站或坐,或升或降,或双戏,或单飞,多姿多态,妙不可言。我见到这些浮雕,就好比第一次见到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一样激动。为什么越是古老的艺术就越有味?十幅浮雕中间,有几幅是近代补上去的,一看就知道,其中高下简直就没办法比较,说是“狗尾续貂”还算是抬举了。原来的浮雕的造型是那么大气,那么生动,那么概括,那么古朴,后来补上的就那么呆板,那么匠气,就那么没有味道。补雕的就那么显形。这是为什么?

宋朝的雕刻让我们感到了宋朝的艺术品位和雕刻的技艺,那种大气的艺术风格。如果说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那么,雕刻的艺术却是倒退了。这是为什么?我要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我一定要带学生来宁远文庙,这里的石刻是一个观摩教学的极好的现场,让他们在这里走入宋朝,看看我们古代艺术家的身手如何?

为什么越到近代,人就越没有オ气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我围着那个台子转,久久不忍离去。

2001年12月于长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