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夷陵之战,让人惊讶的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很精彩

三国时期,一场战役很重要,它是三大战役之一,它也可以说是三国的一个转折点,三国时期,再次形成三国相互牵制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继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了,这场战役也很精彩,让人感觉到刘备,孙权东吴两方一场巨大的战斗。

这场战役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而闻名,这场战役,双方的兵力差距都没那么大,两方都进行着非凡的战争。

自从那次战役之后,蜀汉和东吴继续结盟,对抗北方的曹魏势力,在之后则是诸葛亮北伐,那是三国后期了,可以说,那场战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那场战役,三国最终谁最终统一都不一定了,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就是三分归晋了。那是三国的一个演变。

夷陵之战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生,但它是三国发展的一个趋势,也就是说,那是由当时的形式所造成的了。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当时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和关羽,张飞是桃源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把关羽看成是兄弟,兄弟死了,他要为兄弟报仇了,他就兴兵伐吴了。

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不过,由于关羽大意,没派兵镇守荆州,于是,孙权派吕蒙趁虚偷袭了荆州的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导致这三郡失守,而最后关羽也战死了。

关羽死后,刘备大怒,他要为兄弟报仇,他要兴兵伐吴了,当时,蜀汉这边的有人劝说刘备不要愤怒,不要轻易出兵,东吴这边也派诸葛瑾等劝说,但依然无效,最终,刘备兴兵伐吴了。

刘备当时的兵力还算是不错的,兴兵五万,开始讨伐吴国,要为关羽报仇,而当时张飞也率兵万人,想要和刘备一块为关羽报仇,不过,在出发前,却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了。

这可能让刘备更加愤怒,他接连失去了两个兄弟,三人兄弟情深,当时结拜为兄弟的时候可是说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关羽,张飞都去了,而他刘备还在,他无比愤怒,不管怎样,他先为张飞报仇之后,继续为关羽报仇,他不管怎样,都要伐吴了。

战争开始阶段,刘备亲率蜀汉数万士兵,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而吴国劝和无效之后,一方面向曹魏称臣,让曹魏不派兵过来,而实际上,由于距离远,曹魏也没派兵。一方面,孙权派陆逊应战。

陆逊上任之后,他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他发现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枪声,求生心切,吴军应避其锋芒,之后再司机破敌。

当时,陆逊也没打过什么大战,当时,吴国也没有大将了,周瑜不在了,其他大将没怎么服气陆逊,陆逊也不介意,他知道真正的战斗都会很不一般,没有进行到最后,没人知道真正的战争结果是什么样的,他耐心劝说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最终诸将也被他给劝服了,他果断的实施了战略防御,一直推到了夷道等一线了,之后,他让吴军在那里停住了,转入积极防御。然后集中兵力,随时准备战斗刘备所带领的军队。

很快,就到了相持阶段,刘备所率领的军队一路进攻,不过,由于吴军转入防御了,他所率领的军队也不能够继续前进了。

蜀军因此不得不在巫峡,建平到夷陵一线等数百里的地上设立了营寨,而为了调动调动陆逊出战,刘备派遣部队进攻孙权的侄儿孙桓,不过,陆逊知道孙桓深得人心,夷道城坚粮足,他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陵的建议,避免分散和过早的消耗兵力。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依然相持不下,而刘备为了速战速决,多次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不过,陆逊都沉住气了,没有理会。

六月的江南,天气很热,暑气逼人,蜀军难以适应这样的作战环境,于是,刘备只好让军队把军营驻扎在了密林深中了。

天气帮助了吴军,或者说是陆逊发现了天气可以借用,他看到蜀军士气沮丧,知道这是一个进攻的机会,于是他上书孙权,请求作战反击。孙权批准了陆逊这一作战方案。

火烧连营

陆逊仔细观察丛林,发现可以用火攻,于是,他想出了火攻的办法来了,于是,他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夜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而火借风势,顿时燃烧了起来,火烧连营,让蜀军损失巨大,之后,陆逊派兵乘胜追击。

刘备逃到了白帝城,陆逊担心曹魏会出兵进攻东吴,于是就没有出兵,收兵回东吴了。

这次战役之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则受到了重创,元气大伤了,这战两国实力都受到了河大的英雄,而之后,两方都消除了矛盾,共同抗魏了。

这次战役之后,刘备逃到了白帝城,他心力交瘁,他自知不久人世了,于是,他在白帝城托孤了,把刘婵托付给了诸葛亮,而之后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断为蜀汉尽心尽力,他后来北伐了,六次北伐,三国后期基本上是诸葛亮带领蜀兵和曹魏作战了,而后则三国的种种演变了,让人感觉到非常精彩的三国故事。

这就是夷陵之战了,可以说非常的精彩,让人感觉到惊心动魄,也感觉到这个战役的不凡之处。

今天是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也说完了,有时间再谈谈其他战役,还有各大英雄了。可以说说你对三国各个战役,英雄的理解和看法。亲们,下回见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