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崇文北方尚武的现象真的存在吗?从清朝状元的户籍地就能看出

在古代中国,一直以来便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南方人比较崇尚文学,而北方人则更崇尚武力,这一观念至今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的心理,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南崇文北尚武的现象在古代是确实存在的,这和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而从清朝时期文武状元的户籍地则更能反映出这一现象。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的制度,是古代选取军事和文化人才的一个创举,而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文武状元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共选取文武状元各一百多名。

在清朝时期选取的武状元中,籍贯可考的约有九十五名,而这九十五名武状元大多都来自于北方,占到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其中以河北省出的最多,可以查到的有二十八名,这和燕赵之地自古崇尚武术的的习俗有着很大关系,山东省次之,有武状元十三名。

而南方的武状元共计约有二十五名,其中以江浙二省最多,浙江有八名武状元,而江苏有七名。

从清朝文状元的户籍地来看,南方各省无疑是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其中以江浙二省最为出众,在有籍可靠的109名文状元中,江苏省文状元达到了四十九人,接近了总数的一半,而浙江省的文状元有二十人,除此之外安徽省也有文状元九人。

北方的文状元中以山东和河北人数最多,两省合计为十人,而江浙二省出了这么多文状元和江南地区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江浙二省自古崇尚文学,在明清两朝时期,很多知名的士大夫和儒学大家都出自江南的地区的名门望族。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方崇文和北方尚武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南北方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原因使这一现象在清朝时期尤为突出。

但是除了文化差异之外,清朝时期的这种现象也和清朝科举制度的名额有一定关系,在文状元的选拔中,清政府给予江苏省的名额相比其他省份较多,而在武状元的选拔中,则给予河北省的名额最多,因此这两个省份在文武状元的人数上各霸一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