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录着历史颠簸的北洋造光绪元宝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12湖北;7江南;15河南; 11湖南;14江西;9山东;8广东;5清江;6浙江;13四川; 10福建;17安徽;3吉林;4奉天;18广西;19新疆;20黑龙江。

清朝末年,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币制未统一。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铸行较早脱离“两单位”的银币后,又于光绪二十五年始,铸行面值库平纪重的“光绪元宝”,在这类币的背面左侧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币为光绪X年版。

在1899年,清政府想收回北洋造币厂的铸币权,后经荣禄等大臣保奏,方使北洋铸币厂保留了下来。几经周折,北洋铸币厂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为数不多,流通于世的相对其他元宝的数量也较少,随着时光的流逝,北洋造的光绪元宝也大量的遗失。仅存于世的寥寥无几,众所周知,古玩文物以稀为贵。

北洋的银元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每一次断档也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备受藏家青睐,成为很多买家追逐的焦点。了解造币史和造币厂的变迁过程,不仅可以理解银元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会对不同时期银元的种类、成色、龙纹特征、齿边特征等方面提高认知。

此枚“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直径:3.9cm,重:26.7g。币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北洋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圆点心。钱背:中心为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侧有阿拉伯数字“34”,左右各一圆点心。边齿标准,圈齿凸起,颗粒清晰,地章平整,光滑如板,品相完好,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