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那么封建王朝更迭是由什么引起的?

在我国,自秦朝统一以来,多少王朝兴亡更替,多少君主浮浮沉沉,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国历史几千年,而这几千年中出现了很多的王朝更替,夏商和周朝,春秋和战国,秦汉大一统,三国魏蜀吴,西晋和东晋,南北朝并立,隋唐和五代,宋元和明清。如此多的王朝,长的有两三百年,短的也有几年的,那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同时中国古代也是一个阶级社会,是一个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并存的社会,而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利益冲突是社会爆发动乱,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

我国古代主要是以农耕为主,农民是社会的主体组成部分,而作为农民,他们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土地作为农民耐以生存的保障,农民只要有土地在手,就有了耐以生存的资源,其实我国古代的农民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在风调雨顺时,土地的收成还可以的情况下,丰收的年头,农民缴纳完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才勉强能养家糊口,而一旦遇到旱涝等灾年,根本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只有靠朝廷来进行救济,一旦遇到疾病、瘟疫、或者遭受匪患、战乱等,农民的生活就完全失去了保障,而一旦失去了土地,想要生活,就是能从地主阶级那里租田来耕种,地主阶级把土地以高额的租金租给农民,开始无休止的压榨剥削,因此,靠租田来生活的农民养家糊口有很大的问题,生存堪忧。

如果家里孩子稍微多一点,他们就是能送人或者送去宫里当丫鬟或者太监。而当农民的土地失去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农民难以维持生计的时候,社会的矛盾就爆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就会起义,于是就有了王朝的更替,经过王朝的更迭,土地所有权就会得到重新的分配,一旦农民有了土地,阶级矛盾便会得到暂时的缓解,从而进入到下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而农民的起义越大,势必土地的重新分配会越彻底,社会矛盾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和,那么势必接下来的王朝寿命会越长,同样,一个王朝存在的寿命越长,那么势必社会矛盾越多,越长久,存在起义的风险也自然越大。

而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朝代更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扩大,当然,除了阶级矛盾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统治者的昏庸,制度的落后,但归根结底还是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所产生的矛盾。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农民起义,但是没有农民起义是成功的,而真正导致王朝更替的则是那些有钱、有势力、有军事基础的集团军阀,归根结底,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旧制度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不断的制度创新,才能保证王朝的经久不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