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有李悝、商鞅、吴起,为什么不能长久的称霸于战国?

魏国在战国初期确实是称霸于诸侯间的,甚至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不过魏国的霸业成就于魏文侯,在魏武侯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真正衰落于魏惠王时期,尽管魏惠王主持召开了逢泽之会,但只是小国屈服,像韩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从此开始被战国六雄或围殴或单挑,少有胜绩。而这一切的发生与魏武侯时期人才的流失脱不了干系。

魏文侯野心不小,政治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在他统治时期,魏国有当时诸侯国中最多的人才,并且这些人才多数并不是出自贵族,很多都是庶族出身,以及平民,只要是有能力,魏文侯就会重用,这为魏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魏文侯时期魏国的的发展是非常快,魏文侯以李悝、翟璜为相,而吴起、乐羊为将,子夏为帝师,还有西门豹、魏成、端木干等人为臣,可谓人才济济。

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是当时战国时期进行的第一次变法,这成为后来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基础。

李悝变法后,魏国注重民生发展,制定法律,国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内的发展比较迅速。对外的扩张则是由吴起和乐羊作为将领完成的,吴起主要是在西河地区对抗秦军,攻占了西河地区,魏国设下西河郡,而吴起正是第一任西河郡守,之后吴起数次和秦军作战,基本都是秦国吃败仗,吴起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魏武卒,战无不胜。

而乐羊则向北灭掉了中山国,魏国从最初的强敌环绕中发展起来,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存在,而在前403年的时候,周天子已经承认了韩赵魏三国的诸侯国身份。

可以说,魏文侯真正做到了让天下诸侯臣服,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任用田文为相,这个决定一度让吴起非常生气,在吴起看来,他各方面的才能都比田文强,但却不能为相,田文自己也承认自己才能不够,不过有一点却是吴起不能比的,即田文是贵族出身,可以在主少国疑的时刻让人归附魏武侯,而吴起这个平民出身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过在魏武侯前期,还是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高峰,吴起在西河郡负责对抗秦国,在前389年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兵马打败了五十万秦军,这不能不说魏武卒的强悍,后来吴起又攻打齐国,正在吴起不断建立战功的时候, 公叔痤嫉妒吴起的战功,怕吴起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听从下属的建议给吴起设了一个套,然后告诉魏武侯用一个公主试探吴起的忠心,最终吴起不愿意娶公主而不得不出逃到了楚国。因此,魏国损失了一员大将以及一位改革家。

魏武王去世后,魏惠王夺得政权上位,魏惠王识别人才的才能比魏武侯更差,公叔痤病重之际向魏惠王引荐了商鞅,希望魏惠王让商鞅做相,魏惠王并没有答应,紧接着公叔痤又告诉魏惠王倘若不用商鞅的话就把他杀掉,但是魏惠王同样没有搭理。

公叔痤看到魏惠王那样的反应,就劝说商鞅逃离魏国,但是商鞅也拒绝了,在他内心深处,很可能是对魏惠王还抱有希望,或许他会任用自己,或者下令处死自己,到时候他就说服魏惠王留下自己。但是一直到公叔痤去世后很久,商鞅也没有得到魏惠王的任何指示,魏惠王俨然从来就没有把商鞅放在心上,因此商鞅离开魏国去了秦国。

魏国的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吴起的出走,使魏国损失了一员大将,在之后对秦作战中失败,而赵国和韩国渐渐不再和魏国结成同盟,本来三国结盟一致对外的,并且隐隐以魏国为老大,但是魏惠王继位后,这种情况就开始改变,三国渐渐彼此对立,赵韩更是联合起来攻打魏国。

魏惠王时期的著名将领是庞涓,而他的对手正是在齐国的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正是庞涓和孙膑的对决,很不幸的是,两次大战都是魏国失败。也因此,魏国国势迅速下滑,在被齐威王打败后,各国纷纷攻打魏国,让魏国疲于应付,魏惠王小范围的称霸也宣告结束,自此,魏国从第一强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再也没有爬上去。

倘若吴起和商鞅等人才都留在魏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的话,魏国的霸业很可能还会继续,长远的很难说,但至少魏国吞并韩赵还是可以实现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