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始至终都在修长城,都怪这个皇帝太任性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中国的一张明信片,更是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伟大奇迹,民间更是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样广为流传的俗语,由此看来,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何等重要的地位。

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我们所见到的万里长城,都是秦始皇时期修建而成的。其实不然,秦始皇时期虽然修筑了长达五千公里的长城,但那时修筑长城所用的原料,多为就地取材,也就是山上的石块,或者用黄泥加上柳树条夯制而成的类混凝土结构。

图为秦长城

而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多数是由青砖堆砌而成的,是后世王朝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或者是新修筑的。其中尤以明朝的修建风格与秦朝最为相似,且耗时最长。明朝自开国之初,就着手修筑长城,直至明朝末年还在修筑长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明王朝如此酷爱修筑长城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底。

图为甘肃明长城

一、长城的功用

长城是一种用来抵御外患的防御型建筑,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历经各朝各代一共修筑了将近两千多年,长达五万多公里。

秦朝初年,天下刚刚复归统一,为了保障帝国的稳定与安全,始皇帝派遣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将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用以抵御匈奴的侵犯,此次长城的修筑共耗时十余年,长度达一万多里,因此号称万里长城。此外,汉朝、隋朝、明朝都修筑过长城,目的都是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二、唐朝和元朝为何都不修筑长城

首先,唐朝和元朝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大一统的王朝,而且疆域十分辽阔。唐朝时期,全国经济极为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谓是万国来朝,各地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很多国家都纷纷前来学习唐朝的文化以及制度,而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尊称当时唐朝的皇帝为天可汗。由此可见,当时的唐朝根本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

图为唐朝疆域图

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也开拓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实力不容小觑)。蒙古军队尤其擅长骑射,如果修筑长城,则不利于部队的机动性。而且以元帝国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有国家敢来进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修筑长城就等于是劳民伤财,所以元帝国九十年间,没有修筑一寸长城。

图为元朝疆域图

三、明朝自始至终修筑长城的原因

第一,明朝初年,天下既定。明太祖趁着蒙古内部的分裂,出兵漠北分两路进攻,向西打通了河西走廊,向北将边界推至大兴安岭以西。然而此时,元朝的残余势力逃至大漠以北,其继承者仍自称大元皇帝,与明朝分庭抗礼,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地区,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骚扰,于是对长城开始了初步的修缮工作。

图为朱元璋画像

第二,明朝中期,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决定御驾亲征,讨伐瓦剌。由于朱祁镇将一切军政事物交由王振主持,导致此次讨伐失败,明朝将士死伤惨重,而明英宗也被瓦剌生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此次事变直接导致朝廷兵力空虚,大臣也死了很多,国家因此变得千疮百孔。于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大肆劫掠,此时修筑长城已变得刻不容缓。如果不是明英宗太过任性导致国防空虚,这些游牧民族也不会这么嚣张,或许长城就不用一直修建了。

图为明英宗画像

第三,明朝末年,蒙古与明王朝议和,并且互相贸易。与此同时,女真族(后金)开始在东北一带活跃起来,对明王朝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备女真族的袭击,于是在东北一带继续修筑长城。所以说,整个明王朝二百七十年自始至终都在修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外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