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留下三句话坑了朱允炆成就明成祖却葬送大明江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贱的皇帝,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政治手段最终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一直都被人们所称道,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留下三句话,而就是这三句话却坑死自己的孙子惠文帝朱允炆,最终促使明成祖朱棣顺利发动靖难之役并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为了巩固皇权,他废除的宰相制度,使整个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最终在这场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中皇权获得了胜利。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便下诏书道:“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明史太祖本纪三》)这句话彻底消灭了宰相制度。尽管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实现这句话的背后是朱元璋对于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在朱元璋执政的后期利用胡惟庸蓝玉案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开国大臣,以致于到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接班的时候朝中内无良臣外无名将。当燕王朱棣谋反的时候无将可派,最终让明成祖轻易攻下应天,惠文帝也在这场政变之中不知所踪。

朱元璋大杀功臣只是他坑孙子的一个小小的一部分,比起后面那两句来说杀功臣还是小意思。毕竟杀的功臣也不全是支持朱允炆的人,他们也有朱棣的亲信,只是对朱允炆影响较大而已。而朱元璋的第二句话更是要了朱允炆的命。朱元璋在他的《皇明祖训中》写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这句话真真实实地让朱棣起兵找到了合法性。惠文帝继位之后,便开始削他的那些叔叔的权力,并将他们囚禁起来。在朱棣看来这无疑是受朝中奸臣所误,对皇亲骨肉进行要对皇亲骨肉进行屠戮,而朝中却无人替诸王说话。这更是朝无正臣,内有奸恶的情况,而至于有无天子密诏那就自己说了算,反正我是奉天子密诏出兵讨伐逆臣贼子了,密诏有还是没有是没关系,既然是天子给诸侯王的密诏其他人自然不能看,因此也不会知道。因此朱元璋的这句话直接让朱棣的谋反变成看似合法,变得更加有号召力。很多诸侯王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支持朱棣。

第三句话可以说威力最大,也最坑朱允炆,同时也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同样在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的诏书中也说道:“皇亲惟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也就是说皇族的人只要不是谋反,犯了其他罪不是让司法机构审判,而是让宗亲会议裁决,司法部门只有检举权而没有执法权。而这正是最要命了。在以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至少在法律上是这样规定了。但从明朝开始王子犯法就真正不归官府管了。因此当年朱棣要谋反的时候,其实燕地的很多官员都已经察觉了。燕山百户倪琼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军官都能察觉并上告,可见燕王谋反路人皆知,但地方官员却无权对皇族出身的朱棣父子采取行动只能对燕王睁一只眼闭只眼。正因为如此,朱棣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谋反地策划,完全无视地方官员。这一点正好和汉朝诸侯王不同,汉朝的廷尉府中尉府是可以管诸侯王了,比如汉武帝的哥哥临江王刘荣就死在中尉府中。而明朝这种情况不行,不管多大的官都管不了皇亲国戚。这也为朱棣的谋反创造有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朱元璋的这句护短的话也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约二分之一的土地被大地主控制,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皇族宗室,他们是皇亲国戚不畏王法,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但地方政府却完全对他们没有办法,百姓无处伸冤,最终民不聊生导致明末的农民起义,而明朝也在农民起义中覆亡。 【本文作者潇萧历史文社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