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专栏:成语解读汉王府遗址掌故

成语解读汉王府遗址掌故

徐文寧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今天我们来说说“出怨望语、以德报怨、衔璧肉袒”这几个成语典故与汉王府遗址之间的掌故旧事。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选址建殿的时候,没有选择地处“市中心一线”的总统府这块风水宝地。因为他认为自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以来,失败的王朝都是相继在南京“台城”附近建造皇家宫殿,而总统府的风水正是沿着“台城”这条线向下延伸的。因此他采取了刘基的“天人合一”天象布局,把宫城东移数里,脱离了这条风水线。并且把新建皇城西安门侧的这块幽静宝地,赐给了战争对手陈友谅的次子、归降的“大汉皇帝”陈理,兴建起了一座“汉王府”,这就是今天总统府建筑群的起源。

送一个风水宝地给战争对手陈友谅的儿子,真可谓“以德报怨”。因为这个陈友谅可真不是什么善辈。他本是个打鱼人,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徐寿辉的天完国红巾军,后以功升元帅。再后来杀相夺权亲号相,后又弑君篡位在武昌自称帝。最后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交战遭惨败,中箭身亡。这样一个连续依靠杀自己合作伙伴的人,最后把帝位传给了二儿子陈理。次年1364年,朱元璋叫陈友谅旧部罗复仁去劝陈理投降,当时陈理手下将士谋略没有超出张定边的,张定边也知道不能支撑多久。便于癸丑日,陈理“衔璧肉袒”率领张定边等人到军门投降。当时朱元璋见陈理还是个小孩子,便授为“归德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让陈理承袭其父“汉王”封号。

“衔璧肉袒”也叫 “面缚衔璧”、“肉袒面缚”,同时也叫“稿索牵羊” 或者“牵羊纳璧”。在春秋时期,被引申为一种投降仪式,即“面缚”、“衔璧”、“舆榇”。语出《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经,士舆榇”面缚就是战败国国王,把自己双手反捆,“衔璧”就是怀着被处死的准备,为自己先喂上一个玉璧,“舆榇”是由一些官吏抬着一口空棺材,跟在国王后面,向敌人投降。《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稿索,粗草绳,这里进一步的说明了是用草绳自缚,表示自己是贱民,手反绑着,面对着胜利者,放弃抵抗。牵羊,谢罪时所持物,表示自己象羊一样的顺从、驯服。衔璧,古时国君投降时,因为双手已经被反绑起来,无手以执,只能用口衔璧。同时也准备着自己被杀,预先给自己喂上一口玉璧,祈求自己身体不腐。璧代表国家土地的意思,降者亲奉于胜利者的国君面前,以表示谢罪投降。肉袒:是脱去上衣露出胸体,古时谢罪时要表示恭敬并且显得非常惶恐,因为生死未卜,准备任其鞭挞责罚。面缚:形容失败者已经失去常态,神思恍惚。当时的陈理来到军门,俯伏在地,战栗不止,根本不敢仰视太祖朱元璋。太祖看他年幼弱小,站起来拉着他的手说:“我不怪罪你,不要害怕。”于是命太监入宫,传太祖之命告慰陈友谅的父母,凡是府中的储蓄让陈理均可取用。随后将其文武官员依次遣送出门,妻子、孩子均得资助行装跟随。

很明显朱元璋用意是把陈理放在自己皇宫旁边“看着”,同时又显示“以德报怨”的自己有多么的仁慈,收买天下人心,为刚建立起的大明王朝服务。但是过了几年,陈理在汉王府长大了, 对软禁生活感到不满,常常与被俘投诚的川蜀之地的大夏国王明玉珍的儿子明升,人小鬼大的口出怨言。这下可坏了事。因为朱元璋的政权已经稳定,觉得陈理这样“出怨望语”,必将生出隐患。与叛逆分子联合叛变,必定威胁明朝的稳定。朱元璋遂以“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意,宜处之远方”,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春, 按元代一样,将一些被统治者流放今朝鲜疆域上,遂遣使送信给高丽国王,称明朝“不能给陈皇帝和夏国皇帝提供满意的安居之所”,望高丽国王能允许他们在他的国家居住。朱元璋没有等到高丽国王的回复,就将陈理和明升及其家眷共二十七人,遣往高丽(今朝鲜国)济州岛。1373年3月,被流放的明升娶了高丽总郎尹熙宗之女为妻。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明升和他的家人在高丽获得了土地,并且免除赋税和徭役,其后子孙繁衍。明升之孙明光启文科及第,任平泽县丞公元1592年倭寇大举入侵李朝时,明光启率众抗击,不幸战死。而根据《朝鲜氏族统谱》未见以陈理为始祖的陈氏记载。不过根据杨昭全著《中国 朝鲜 韩国文化交流史》中引用的(朝鲜)赵庆男著:《乱中杂录》卷3记载,公元1400年(明成祖永乐六年,李朝太宗八年)陈理去世。其子陈明善沉湎酒色,后为官府拘捕。陈理之妻呈请李朝国王太宗释放,获准。陈理之女婿在李朝为吏,任井邑县监。其后,陈理之妻复请求国王将其婿移任京畿。亦获准。

朱元璋到了这个时候,为什么还要怀柔“以德报怨”再放他们一马?追究起来还是认为陈理“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小孩子受人蛊惑,因此杀了他恐怕难服天下。另外,朱元璋与群臣论人之过误,也可以解释朱元璋怎么看待陈理的过失。太祖说:“人做事就有出错的可能,但观其心则可以知其过错,是可原谅还是不可饶恕。如果人心为公,所做的事有错时,可以归为他的见识经验不够,因此可以原谅;如果是心中有私,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一定有错得离谱的地方,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照顾私心所为。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之别,在于公私之间。君子的过错,即使是细微的小错,也必然的没有丝毫掩饰,而容易被人发现;但是小人之过,则是越大越难以发现。这是因为君子行道直,不必顾及左右;小人巧于修饰,因此多有所隐蔽”。因此他认为作为决断的人,需要观察其微,如此君子、小人就没有难辨之理了。

自陈理搬出了汉王府,1377年,朱元璋又将这座王府,赏赐给戍守西南有功的养子沐英。沐英病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汉王府改称“黔宁王府”。古代墓葬制度是“人死如生”,也就是会将人活着的时候用过的器物一起随葬,并且还按活着时候的等级规制,给造出来一些器物陪葬。1951年初,南京盗墓首领康永海手下一个马姓贼人获悉江宁将军山下发现有达贵官人的墓,遂在夜晚,挖开了沐英墓洞穴。盗走了顶级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当时在南京主持工作的是刘伯承同志,听说南京周边盗墓成风,刘伯承市长十分愤怒,下令对此事彻底调查,顺着梅瓶的线索,结合当地人的举报,康永海及其同伙很快被捕。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染病后,一再叮嘱后人。他死了之后,其他随葬物品都不重要,唯独“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一定要随葬。显然沐英对这尊梅瓶非常喜欢,他觉得“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就是对自己遇见明主、得以施展才华的写照。因此,沐英当年在汉王府迎宾的时候,中堂一定放着这件元代青花瓷。所以说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应该回展汉王府旧址上的建筑南京民国总统府,再次实现一次时光穿越。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