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江湖《菩提不是无情物:由一件锁子甲的鉴定说起》

周倜,男,汉族,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鉴宝专家,业余时间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菩提不是无情物:由一件锁子甲的鉴定说起



周倜



某日接到某企业高管孙总电话,我与他并不熟识,寒暄介绍之后,孙总言偶然通过圈内人得知我爱好古兵,欲托我鉴定一件铁制铠甲的真伪并评估其价值。从孙总处得知,此护甲为陕西某县的吴居士所有,因家境贫寒,拟出让。吴居士与孙总都信佛,均拜某寺高僧为师,高僧遂差孙总帮忙安排鉴定出让事宜。


锁子甲  徐州博物馆藏品(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因孙总出差在外,我无法见到实物,便让孙总把铠甲图片到发我邮箱。孙总介绍,吴居士曾经找广州某鉴定中心的"专家"鉴定过这件铠甲,“专家”称是汉代真品,估值3000万,并出具了鉴定证书。提到这个鉴定中心,我是有所了解的,是一个"忽悠"公司,靠收取鉴定费赚钱,对器物的估值越高收费越高,很多藏友深受其害。心里遂对器物的真伪和估价有了疑问,因与孙总不熟,便未说实情。


我素来只好青铜,对于铁兵并不在行,但是对铠甲有一些了解,也查找了相关资料。相传甲是蚩尤发明的。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


商代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商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绳编联成甲。


西周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战国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遍。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甲开始出现。


元代锁子甲  徐州博物馆藏甲(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甲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甲经历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又称甲札)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护腰胯的“垂缘”。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秦石甲(古欢斋摄)

秦石甲(古欢斋摄)



鱼鳞甲是札甲登峰造极的结果,整套甲所用甲片可超过2200片,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西汉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比较,也堪称精品了。鱼鳞甲历代从未普及过,或粗些或细些的札甲一直是士卒抵御冷兵器的标准甲。 


徐州博物馆藏汉甲(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魏晋南北朝是甲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接踵出现了筒袖铠、两当铠、明光铠。战乱频仍令铁甲质量有了近乎神奇的提高。


西汉将帅骑兵服饰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直到隋唐时期仍是如此。


敦煌藏经洞五代锁子甲壁画(百度百科资料)


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明代是轻重甲地位交替的年代,清代则是轻甲发扬光大的年代。


锁子甲残衣 元代 徐州博物馆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锁子甲  明代 徐州博物馆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三国时由西域传入可防远箭的锁子甲,始于明代沾湿可御远枪的绵甲,都成为明清时的主力甲式。头顶高缨尖胄、外套嵌满铁钉的宽大绵甲、内穿铁环连缀之网甲的八旗铁骑是清庭武功的象征。 


南北朝步兵、骑兵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唐代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宋代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明代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清代锁子甲,又称“轻网甲”,是清代八旗士兵作战时穿在里面的防身用具。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规定:打仗时穿厚甲执长枪、大刀的人在前面迎敌,披“轻网甲”手持弓箭的人随后。


锁子甲各环钩连,整件衣服由两万余小铁环连缀而成。锁子甲在利器的撞击下,各环分散为度,减轻伤亡。由于各环之间缝隙非常小,一般的武器刺射不透这种锁子甲。


清代武士复原图(刘永华教授绘制)


乾隆戎装像(网络资料)


清初,努尔哈赤在作战时,就穿着带护领的锁子甲。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进攻翁克洛城,被敌军一个名叫洛克的人,在烟火朦胧之中暗发一箭,轰的一声,箭镞射中颈部锁子甲,镞卷如勾,刺人肉内,努尔哈赤拔箭时,竟带出血肉,血涌如注。当时,他有可能是被齐梅针箭射伤,虽然伤势很重,但并未危及生命。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锁子里围领减少箭镞的力度,那努尔哈赤将必死无疑。因此说,锁子甲在作战中可防身护命,是阻挡远兵器和近兵器最有效的防护设备,在战场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趋于衰落。直到20世纪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才终止。


清代 锁子甲 徐州博物馆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了解了铠甲发展的历史,而且也在藏友那里见过一些铠甲的实物藏品,我对该器物的鉴别更有信心。通过图片来看,吴居士所持铠甲为锁子甲,与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大圆环锁子甲造型基本一致,从造型、制作工艺和锈蚀程度等综合因素看,断为清代较为准确。汉代根本无此类型器物,所以广州的那个鉴定中心鉴定结论肯定是错误的。


此类铁甲的市场价值约在一两万元左右(本文发表于《大众日报》2012年1月)。有了结论后便告知孙总,因我结论与吴居士的认定度有天壤之别,吴居士坚持己见,孙总不好推辞,遂委托我找一个国内著名的鉴定专家给予鉴定,于是我与北京某著名鉴定专家联系,约定日期赴京。


旅途中,从孙总处得知,吴居士原是部队汽车兵,转业后曾在国内一车队担任赛车手,后因投资开金矿,血本无归,妻与其离婚,幼子由吴居士抚养。吴居士举日维艰,万念俱灰,选择在终南山出家,终日诵经习武。可怜幼子,有父母生却无舐犊之爱。后高僧知其家庭变故,劝其还俗。还俗后吴居士又续家室,家室带两幼子。


吴居士曾经辉煌,抱有一日暴富之心,不踏实努力,致高不成低不就。及至孩子长大,花销日剧,举债养家,度日艰难。高僧听其谈起家中有藏老物,知盛世兴收藏,便劝其出让,以解家境困苦。遂有此行。


锁子甲复制品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提前一日至京,闲来无事,孙总盛情,吃喝玩乐。晚与吴居士同室,其心下忐忑,夜不能寐,我只好托辞劝慰。次日下午两点,至鉴定专家办公室,正巧,这位鉴定专家前段时间刚刚制定了某博物馆的一件馆藏锁子甲的修复方案,所以对类似器物很熟悉,也断为清代,经济价值与我估价几无差距,吴居士大失所望,言语间有点偏激,遂被孙总支开。


孙总为人豪爽,乐善好施,终日礼佛,广结善缘。吴居士来济所有花销全由孙总安排,经日无怨。离京回济后,在孙总茶室闲坐,赏其藏字画、田黄、寿山、紫砂壶,满室兰馥,遍闻茶香,端的是雅士君子风采。又以上品紫砂和普洱赠予,热情却之不恭。临别,又赠佛教读物。孙总做事面面俱到,毫无遗漏,佩服之!反观吴居士,本来尘缘未了,却弃子不顾,削发出家,无可理喻。身处逆境不知拼搏奋斗,却终日抱着一件祖上传的“宝物”心生暴富之念想,虽为人至诚守信,却不逆流而上、直面应对,而是消极避世、满腹幻想,如此破落,缘起心不踏实也!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本文曾发表于2012《大众日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