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中宅心仁厚的长者张尚书:祥宏讲夷坚

宋代段子:这是宣传一个大官的好人好事,宋代的士大夫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他们从儒释道三家中都吸取了精华内容,张尚书自动自觉做好事,可以成为当今很多人的楷模。洪迈称之为“长者”。

张尚书

【原文】

张彦文尚书大经,长者也。布衣时与建昌景徳寺僧绍光厚善,后为谏议大夫,绍光死于乡,张公盖未知也,梦其荷械立庭下,泣诉曰:“绍光以某月某日死,缘生前罪业深重,沉沦地狱,无从脱免,愿公不忘平生,时为救释,请作佛事,以济冥涂。忆有金一两,在弟子姚和尚处,并有钱二十千,在市上某家,傥索而用之,庶可获助。”张许之。

他日,遣仆归,询其事皆合。乃命其子元晋取金与钱,为诵经转轮,仍塑观音像一躯于太平兴国寺,燃长明灯以供,且刻石纪以示人。

当淳熙初,张提举湖南常平,巡历属城至道州北境三十里,宿于杏园寺,夜梦妇人求葬己,言甚恳切。旦以告主僧,得其柩,以属营道宰瘗诸原。盖其恻隐之心类如是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张彦文尚书(名“大经”)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当他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与建昌军(江西南城)景德寺的僧人绍光关系特别好。后来,他在朝廷做谏议大夫(从四品),绍光在家乡去世了,身在京城的张彦文并不知道。有一天他做梦,梦见了绍光,在梦中,绍光披枷带锁,站在大殿下跟他哭诉说:“我在某月某日已经死了,你看我现在这样子都是因为前世罪业深重,所以沉沦在地狱,无法解脱,我希望张公不忘咱们以前的交情,帮我超度一下,把我从地狱里救出来,我记得有一两金子放在我徒弟姚和尚处。还有20千钱放在市面某家,你可以派人把钱和金子都要回来帮我做佛事。”在梦中,张尚书答应了绍光。

后来,他派仆人回老家建昌军打听僧人绍光的情况,结果与梦相符。于是张尚书派儿子元晋去姚和尚与市面人家把金子和钱都要回来,用这些钱为绍光做佛事:诵经、转轮等等;同时为绍光另塑造了一尊观音像供奉在太平兴国寺,并燃长明灯供佛。他把这个事件刻在石头上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明白世间因果善恶的道理。

还有一个事儿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初年(淳熙元年是1174年)。张尚书提举湖南常平(省级事务分管官员),有一回到下边州城视察工作。他来到距离道州(湖南道县)城北30里的地方,天晚了,就住在当地的杏园寺,晚上也是做梦,梦到一个女人跟他说:“这位长官,能否把我给安葬?”这妇人言辞特别恳切,天亮以后,张尚书把此事跟杏园寺主僧说了,僧人说寺里真的停了一个女人的灵柩,因为没钱埋葬。后来,张尚书就吩咐营道县(古县名,现湖南道县的一部分)县宰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把那女人给安葬了。

张尚书常有恻隐之心,经常做这类的好事、善事。

【祥宏点评】:本故事两个例子都是说明张尚书的宅心仁厚。第一个事相关者是他年轻时候的僧人朋友,第二事中的女人实际还是个陌生人,她居然找张尚书求助,说明这个鬼魂都知道张尚书是个好人,能帮忙,愿意帮忙;“长者”不是随便用的词,这是佛经里面提到的词儿,如果说某人是一位长者,通常意味着他有社会地位、有能力财力,更重要的是在道德上可以做表率,很多人都听他的,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长者,就是大写的人,不是年龄大就是长者;尚书是部长级别官员,张尚书担任过的谏议大夫,在宋朝属于言官,主要是给朝廷提些建议意见,监督官员等等;有个说法,一人出家,家人都可免堕地狱,但从绍光的情况来看,这说法有问题,他出家了,自身都避免不了堕地狱,遑论家人了,如果只是身出家,心还没出家,这就麻烦了,这是故事给人的警示。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