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骋说花钱专栏《品泉谈钱》

童骋说花钱专栏

品 泉 谈 钱

童 骋


品泉,就是品读泉之文化内涵、品味泉之祥纹瑞图。此泉,非泉水之源泉,而是古代货币之雅称;通常被称之为花钱的民俗钱币,亦被称之为花泉。


钱,本义为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布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钱为货币的俗称。


称货币为泉,周秦寓意吉祥。


《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外府为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郑玄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古代称货币为布,取其“流传,散播,分散到各处”之义而名之;同样,称货币为泉,亦是取“象水流出成川形,源源不断”之义而名之。称货币为泉,既表达了期望财富(货币)如泉,涌而不息;又表现了货币流通的特性,流向四方。


《周礼·地官·泉府》之泉府,既是官职名,为司徒的属官,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等;又是指储备钱财的府库。而《周官》所立泉府,谓之曰:“泉者,欲其如泉之流而不滞也。”贾公彦疏:“泉与钱,今古异名”。《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颜师古注:“流行如泉也”。由此可见,泉,是周秦古人企盼金钱、财富之来源如泉流不滞的这种朴素情结的假借称谓,迎合了人们对金钱、财富大量拥有的期盼心理;成为货币的雅称。


自周秦称货币为泉始,并不是一直如此,秦汉时期就直接称呼为钱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国圜法,乃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可见,货币“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史记·平准书》索隐)”;后称之为钱,“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国语·周语》注)”因而在《史记·平淮书》中谈到半两钱、五铢钱有40多次,都使用“钱”字,无一处“泉”字。秦汉时期,称货币为钱,为通俗流行的称谓。


称货币为泉,王莽登峰造极。


西汉时期通常称货币为钱。而到了西汉末年王莽主政及篡汉为新期间,货币钱文上有一个显著特征字——泉,是“泉”字铸之于币的鼎盛时期。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汉书·传·王莽传》(东汉班固著):“今百姓咸言皇天格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劉)’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得皆不得行”。王莽感到五铢钱“铢(銖)”字的“金”旁,有繁体“劉”姓“金”的标记;称货币为“刀”,亦有繁体“劉”姓“刂”之立刀的标记。为避免讳忌,尽废五铢钱,并将其于居摄二年所铸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币,都在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一律罢废;将“钱”一律改为“泉”,先后铸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六泉,值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为纪值,表明货币本身的价值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货泉”、“布泉”等。这是王莽在货币铸造、钱文上的一次革命,为货币发展改革增添了丰富的一页。

     

图1 大泉五十


莽钱之“泉”篆书,独具个性,称之为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悬针是指竖划收笔出锋,像钢针一样悬起)。


莽钱之“泉”,其字本身具有“源泉”的条形,阳文悬针篆书“直竖中断”之泉。寓意他实行的币制改革,如潺潺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莽钱之“泉”,取“泉”之流遍之意。通过实行由“纪重货币”到“纪值货币”的币制改革,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贸易上存在的换算不便、找零困难、称量繁琐、携带不易等矛盾,有利于通商贸易的迅速扩大,解决了长期以来秦汉币制之弊端。当今流通货币多为纪值货币,可见王莽币制改革影响之深远。


莽钱之“泉”,表明“泉”为国家经济命脉的象征。王莽的“地皇”(远古神话中的“三皇”之一地皇,撑开人类一片天地,白昼分明,使“地”成为宝藏)年号,表明了其对大地的敬重,地中之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壳、珍珠、龟贝都是来自水中。王莽“实行专制制度”,规定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因而“泉”亦为国家所有,国家将强化货币管理,严禁诸侯国私自铸钱。

 

图2 小泉直一


对王莽的币制改革,历史上褒贬不一。如在《王莽传》中,依然称“泉”为钱,如将钱文“小泉直一”写为“小钱直一”等,可见到了东汉(恢复了五铢),还是不承认王莽的币制改革。实际上,王莽的币制改革,对货币的作用、地位、功能给予了新的认识;对货币的多样性、货币的换算流通展示了新的途径;为后代对货币的改革放了新的样板。


王莽的币制改革,将“泉”真正作为货币的代名称运用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使“泉”的意义真正丰满起来!后世亦有效仿。如三国时期的吴国铸造了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十六国时期的北凉铸造了凉造新泉,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铸造了布泉,南北朝时期还铸有五大货泉,唐高宗时期铸造了乾封泉宝、五代十国时期楚马殷亦铸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铸造了永通泉货,辽代铸造了通行泉货、太元货泉,明清时期户部钱币铸造局及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称之为宝泉局(如图5所示),等等。民俗钱币亦常见“大泉五十”、“货泉”、“乾封泉宝”等钱文钱。

 

图3 大泉五十,七星龟蛇剑(暗喻玄武大帝)

称货币为泉,更显风雅淡泊。


古代高人、雅士、清流等为显示自己风流文雅、超凡脱俗,自诩不作拜金者、不做守财奴,对钱币不屑一顾、闭口不提(俗语:谈钱是小人),以其它名称代称“钱”,其中雅称“泉”字为多数人接受。其它代称还有“孔方兄”、“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邓通”等。


如字谜(谜底为“钱”)“世人尊称孔方兄,清流视之阿堵物,流通往来如青蚨,藏其研其雅称泉。”“无此君寸步难行,百家姓排名老二,传家训子孙繁盛,仗势力神鬼推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钱”的别称。有关钱币的谜语钱也表明这一点,如图4所示及解析。

图4 谜语钱。


正面文字为谜面,竖读为:“一母所生六個(个)人 両(两)个旗下四个民  方园(圆)不敷一寸地  走尽天下不攘(让,攘:古通讓、譲)人”。背面为吉语图文:天子万年 如日之升,穿上图案为太阳、穿下图案为大地。谜底为清朝流通钱币。解析如下:如图5所示,正面四个汉字:康熙通宝,即“四个民”的含义;背面两个满文:宝泉,即“两个旗下”的含义。正面与背面合计六个字,即“一母所生六个人”的含义。小平钱的直径在23-27毫米之间,面积不超过573平方毫米,一寸地即1平方寸约1109平方毫米,这就是“方圆不敷一寸地”的含义,亦指明是小平钱、不是大钱意思。该钱币是流通钱币,可以流通到各个地方去,即“走尽天下不让人”的含义,意指钱虽小可行天下。

图5 康熙通宝 宝泉(满文)(为图4谜语钱之谜底示意)


文人墨客及古钱币爱好者更因"泉"字较"钱"字风雅淡泊、寓意吉祥,故尤喜称"钱"为"泉"。如用“泉儿”为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指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指金钱;“泉布”指帛币和布币;“泉刀”指泉币与刀币;将“泉布先生”作为钱币的谑称。再如将古钱币称之为“古泉”;将研究古钱币的书籍称之为“泉谱”、“泉志”、“泉汇”等;钱币收藏界常称为“泉界”、“泉坛”,古钱币爱好藏研者互称“泉友”;钱币爱好者的民间联谊组织称之为“泉友会”等等。


借泉之形,喻货币源源不断;取泉之意,表货币流通不已。赖泉之神,祈洁身百毒不侵;赞泉之奇,历币改万变不息。


钱虽能通神,但其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在走向共同富裕的今天,我们更要携手共进,勠力同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勤奋劳作,创造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特别鸣谢童心驰骋品泉公微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