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有游客误将北京雍和宫前的须弥山当香炉,向里扔燃香,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破坏。3日,这座须弥山就被盖上了玻璃罩子加以保护。
这座须弥山是青铜所制,为明代遗存,从底座所铸款识可知,它是“大明万历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施供。
图源:视觉中国
冯保是谁?他就是万历年间搅动大明政坛、最终却葬在南京的大太监。
冯保是河北深州人,他的一生有两件事可说:一是驱逐高拱,一是促成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冯保早在嘉靖年间就做了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他统管东厂并掌管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空缺,按次序,该冯保升任此位。但隆庆帝朱载垕不喜欢他,由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陈洪做了司礼监掌印。冯保与高拱的梁子就是在这时候结下的。
后来陈洪被免官,高拱又推荐孟冲接任。照理,孟冲是掌管尚膳监的,改任司礼监掌印,不合常理,这让冯保对高拱的痛恨又深了一层。
直到隆庆帝驾崩,冯保才通过后妃的帮助,从孟冲手中夺得司礼监掌印的职位。接着又诈拟隆庆帝遗诏,让自己和内阁大臣同受“顾命”。新帝即位时,冯保就站在龙椅旁边不走下来,这让满朝文武都很惊骇。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学士高拱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授意官员交替上奏,数说冯保奸邪。但冯保将这些奏疏藏匿了起来,皇帝根本看不到。
隆庆帝驾崩的时候,高拱曾痛哭流涕,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这就给冯保抓住了把柄,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后妃。后妃很是吃惊,太子听到也闻之色变。不久,高拱就被去职了。但冯保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他抓到了一个假冒太监混进乾清宫的人,让他攀咬高拱,说是受高拱之命,前来刺杀皇帝。但事到临头,这位假太监又突然反口,说他根本不认识高拱。迫于众人评议,冯保只好将假太监用生漆酒灌哑了,再移交法司,斩首了事。
冯保在和高拱缠斗之时,也得到张居正的助力。
高拱和张居正供职国子监时就相识了,二人本来志趣相投。但当嘉靖帝去世时,首辅徐阶只召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遗诏,并未通知已是阁臣的高拱,高、张二人由此产生龃龉。隆庆五年,高拱的亲信传张居正接受徐阶三万两白银贿赂以救他的三个儿子,二人误解加深。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居正和冯保在反高拱这一问题上统一了战线。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他的改革,冯保也都倾力支持,这才有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随着万历帝日益长大,越来越不受冯保辖制。万历帝其实很怕冯保,他与小宦官戏耍,一见到冯保便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因为万历帝耽于邪游,冯保曾让张居正替皇帝起草罪己诏,颁示内阁大臣。当时万历帝有18岁了,看到诏书羞愤万分,但迫于太后压力,不得不照做。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这时太后也已归政,冯保失去靠山,万历帝决计向冯保开刀,将他贬为奉御,发往留都南京安置。到南京没两年,冯保病逝,葬在皇厂(今南京六合皇厂河路一带)。
因太监没有后代,明朝的太监都有捐建寺庙和供品的习惯。雍和宫前的青铜须弥山,有学者认为,它是冯保捐给番经厂的,到清代,番经厂改建为法渊寺。上世纪50年代,法渊寺拆除,只剩部分遗存。青铜须弥山被送到雍和宫,成为雍和宫重要文物。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