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错误的国防白皮书 让英国航空工业走向衰败 再难有纯国产战机

作者:赤剑天涯

2019年国之大庆年,节点年,巨浪-3刷屏了,东风-41也快了,据悉轰-20好事也近了。在这让军迷喜大普奔的年份里,军迷群里有太多猜测,期待和美好的愿想。突然画风一转,有读者发问:同样追求国防工业独立自主,并且拥有顶尖发动机水平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怎么感觉在二战以后一款厉害的战机都没有?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英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衰败?



英国连二战中举国而降的法国都比不过,人家好歹还有出名的幻影系列战斗机撑门面。



英国不是还有“鹞”式,不是挺出名的么?并且美国还专门找英国搞到了该机的许可生产授权,并且连70~80年代的我国都很羡慕这款垂直起降战斗机,一度喊着要引进,装备在航空母舰上。

“鹞”式出名的确是挺出名的,那是因为以下几点,携带了死重巨大的“飞马”可旋转方向发动机。导致飞行性能极差,航程极短,资深飞行员都会用“笨猪”来形容它。处于同时代战机如果都用同一款导弹的话,“鹞”式和谁打都打不过,毕竟速度慢,机动性超差,战损率很高。并且平时的失事率极高,被笑称为“飞行的棺材”和“寡妇制造者”。



同样拿位于欧洲的法国做比较,两国国力先进且都追求防务自主。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各国战机都进入了喷气式时代,美国有F-100,F-86,苏联有米格-15/17/19,法国有“神秘”系列,英国有“闪电”“猎人”等新锐战斗机。可以说在这时候的英国航空工业一点都没有堕二战能研制“喷火”“飓风”等名机的威名。

可是到了60~70年代以后,英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就诡异了。同时期各航空强国都进入了2代战斗机在战场大放异彩的阶段,如法国的幻影Ⅲ,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1/23等。而英国自57年开始独立自主的搞了“鹞”式以后,整整62年没有一款独立研制的战斗机,这时候别说和美苏比了,和对门的法国比都比不过,好歹人家连出了幻影-2000,“阵风”(上图)等自主新机,而且世界范围内大卖,英国的战斗机呢?英国人呢?



“美洲虎”联合研制,EF-2000“台风”联合研制,F-35“闪电”联合研制,英国航空工业60多年来居然沦落到了举国而降的法国都不如的程度,水平仅限于和德国,意大利等战败国一样寻求联合研发,要知道人家瑞典国家小是小,一代机,二代机,三代机一个不落的都独立发展,并且出了JAS-39“鹰狮”等精品机型。(上图)



直到2018年英国提出下一代“风暴”战机概念(4.5代或者5代)仍然是死性不改的追求联合研制,当然此时合作国换成了瑞典。国情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联合研制战机变数太多,自己没有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最后分道扬镳的可能性很大。(可以参照最近俄印的苏-57)

虽然下代战机研制难度加大,各国抱团合作趋势明显,但是法国其实抛开德国的技术一样能独立成事,法国只是嫌独立研制钱袋子紧而已,毕竟传统客户和口碑法国人都有。而英国从能独立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到没人合作就感觉心里很不踏实(底气不足)的病根其实出在1957年。



1957年英国国防大臣(相当于我们的国防部长)发布了国防白皮书,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裁减现役武装部队,减少海外驻军,不再追求全球霸权,曾经雅尔塔会议上和美苏并称“三巨头”的英国做了战略收缩。主因是二战被打惨了,加上56年和法国一起入侵苏伊士运河被美苏联手干涉,感觉在外面的确搞不过美苏(人家有核棒子),还不如不做战略收缩,节省开支过小日子。

英国做战略收缩没毛病,问题出就出在一条错误的论断,导致英国航空工业丢掉了大半条命。英国人认为:今后的作战武器以地地,地空导弹为主,有人驾驶飞机不过是能装人的靶子,未来将属于导弹,有人飞机以后将不在发展。这一认识随着白皮书的发布而落实下来,本来很有基础的英国军用航空工业备受打击,许多本来很有前途的飞机发展计划被迫取消,还顺道打击了英国空军(没有人驾驶飞机后很担心失业问题),航空工业的产业工人(夕阳产业,谁不自谋出路),空对空导弹(由于没有使用平台,这玩意当时可是全部停止研制)等等。




打击是方方面面,影响深刻且深远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自白皮书发布以后,其后的30多年里,英国空军用的是美国的F-4“鬼怪”式战斗机,空空导弹用的是美国“响尾蛇”空空导弹。

过于迷信“导弹万能论”让美苏英三巨头在60~70年代纷纷吃了大亏,其中有以英国最惨,毕竟摧毁一秒钟,建设十年功。那段岁月里英国直接动摇了军用航空工业的根基,想重新构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没个几十年的功夫是恢复不过来了。




当时英国独立发展的TSR-2堪称英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典范,能执行核打击,核轰炸任务,还可以执行侦察和远程拦截任务,它的无奈下马,被称为英国航空工业的“至暗时刻”。

当时同样迷信“导弹万能论”的美国在越南吃了战机没装机炮的亏,美军命中率极其低下的早期导弹让各种先进重型机被北越空军的各种轻型米格机摁在地上摩擦。吃过大亏的美国立马老老实实的在战机上装上机炮,作为战机的最后一道保护线。



而苏联则惨痛多了,迷信导弹制胜论,相信航空母舰在导弹面前只是铁棺材,大力发展各种导弹,就连军舰的使命都是作为携带导弹的平台而存在的。结果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吃了美国密集机群和舰群的亏,直到灰溜溜从古巴撤离导弹的那刻,都没有勇气摁下导弹发射按钮。这影响算完了么?并没有,作为国之重器的航母,苏联海军只能偷偷摸摸的发展,迷信导弹,搞导弹巡洋舰?想发展苏联自己的航母,只能把航母改名成“载机导弹巡洋舰”,主要任务是咻咻咻的发射远程导弹,次要任务是掩护己方带了导弹的各种潜艇前出大洋和反北约潜艇,直到80年代末苏联才搞出了自己稍微像样的航空母舰。

而英国最惨,牺牲掉的几乎是整个国家的军用航空工业(老美和苏联是单项武器),当时各种熟练的技术工人,工程师辞职或者被辞职。英国想重回到1957年之前在军用航空上的排名,2057年估计都实现不了,毕竟对内钱袋子紧张,对外市场占有率和口碑是个问题,能在2040年之前把下代战机独立自主的研制出来,都算大英帝国“回光返照”了。(本文完)

PS:附上英国TSR-2攻击机的部分性能,空重20.344吨,最大起飞重量34.5吨,最大速度2.15倍音速,作战半径1850公里,实用升限16459米,机长27.13米,机高7.32米,翼展11.28米,可携带4枚WE.177核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