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封喉,这支地导部队靠的是真本领

来源: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黄博

“敌”机编队通过战术配合,突入阵地上空。

初夏,西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奔赴戈壁大漠,开展实弹射击和空地对抗训练。

经过5个多小时的摩托化行军,官兵到达预备阵地时已是黄昏时分。抢占阵地、架设兵器……一时间,阵地上尘土飞扬,人影闪动,口令声不绝于耳。

不久,一架靶机贴着附近山脉闯进该旅火力圈,跟踪照射车瞬间“咬”死目标。“发射!”一声令下,导弹点火激起一团黄沙,拖曳着尾焰直奔目标呼啸而去。

进驻就打,一剑封喉,靠的是真本领。旅长宫宗杰介绍说,地导部队是车轮上的部队,动起来就要随时准备应战。为此,他们紧贴实战标准,练指挥筹划决策、练战术战法运用、练快打快撤速度,着力锤炼实战本领。

又一个训练日,硝烟再起。由航空兵组成的“蓝军”战机编队向该旅阵地袭来,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做好战斗准备。戈壁大漠腹地,“天箭”直刺苍穹,一场空地对抗一触即发……

发射导弹,抗击来袭空中目标。

快速做好战斗准备。

“敌”机来袭,阵地上马上点燃发烟罐,进行烟雾防护,达到“藏”与“打”的目的。

“呜……”突然转进一等的警报声划破戈壁旷野,在野营区休整的官兵迅速穿好装具,奔赴战位。

不单单是对战术战法的考验,更是对单兵素质的综合训练,3公里武装越野中,大家冲向终点。

导弹上架。

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从天际划过,直奔靶机而去。

导弹组装调试。

防化小组对袭击指挥所的毒气进行甄别,判断毒气种类并进行相应处理。

引导员用旗语指挥车队准备向预备阵地出发。

集合出发。

架设天线。

他们如同渔网修补匠,对雷达盲区进行人工修补,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批目标。

马上进行实弹射击,官兵对导弹各项参数进行检测,确保准备好的导弹性能良好。

目标贴着山脊飞行,突然出现在火力范围,跟踪照射车雷达瞬间锁定“敌”机,一场“矛”“盾”之战瞬息决定胜败。

浓烟之下,导弹发射车如捕猎的猛虎,隐没在暗处,准备给予“猎物”致命一击。

抢占阵地结束后,官兵迅速开始搭建伪装网,进行伪装防护。

去往阵地途中。

官兵们紧握方向盘,稳稳地控制着车辆。

箱单吊装作业。

训练间隙,官兵在伪装网下片刻休息,养足精神迎接下一轮更加残酷的训练。

训练间隙,政工干部针对战时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

夜幕降临,“敌”机在电磁干扰的掩护下,向我保卫目标发起了攻击,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夜幕下,阵地上雷达飞旋,方舱内口令阵阵,夜巡正式拉开帷幕。

夜训中,号手观察空情。

在昼夜温差极大的戈壁滩,隐蔽侦查阵地周围“敌”情。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