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飞机在跑道滑行时,飞行员怎么看路?

从两边向前看。看过美国电影“珍珠港”的都会看到这么一个细节,两兄弟在珍珠港遇袭后在一个小机场架机起飞,他们起飞时在后机轮还没有抬起来的时候注意到他们是怎么看前面的路,就是从两边探出头看前面的。

1、后三点式起落架——这是二战时期绝大多数活塞式动力的战斗机、攻击机、侦察机、舰载机采用的方式。主要特点就是机翼两侧为主起落架,承受机体主要重力,不具备转向功能;机尾下方为后起落架,受力比较弱,但是具备一定的转向能力。

配置这种起落架会对飞机产生一个优势,那就是在起飞阶段可以让加大机头的仰角,从而让飞机具有更好的升力系数,缩短飞行滑跑距离。

一般来说专业的飞行员都是专业培训过的,他们知道两侧都有参照物,也靠飞行员的经验和手感,而且飞机滑跑到一定速度的时候机尾就抬起来了,只有很短的时间看不见前方的路。决定分四个方面来讲:

1、机场平面图以及繁杂的地面标识。

2、如何从停机位滑到跑道头去起飞。

3、落地后如何从跑道头滑到停机位。

4、为啥我们这牛逼能停得这特么准。

在二战中,例如喷火战斗机就是典型的后三点式起落架,飞行员在驾驶舱无法正常查看跑到前方,但这样有益于飞机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上升力。至于如何看清前方跑道,在进入驾驶舱之前,飞机就已经被安置好了位置,驾驶员别瞎操作(别以为撞了之后地勤大爷还会帮你),按照训练时的步骤来,

或者操作手册的步骤来,就会正常升空的。但是这种优势的背后就附带产生了一个缺点,那就是影响到飞行员的视线,尤其是在起飞滑跑阶段,坐在这种飞机座舱里面是很难看到前方近距离的跑道的。不过解决这种问题也比较容易,那就是低速滑行到跑道时就要通过后轮调整好飞机机头位置,让其对准跑道中轴线即可。之后开加力冲刺起飞时,就无需再调整航向了。

滑行时飞机的四周,特别是后方,是不允许有建筑,车辆等物体的,因为发动机的喷射气流和高温是有害的。不过其影响范围随着距离的加大会迅速减小,所以,在超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后,就每问题了。

另外,飞机靠航站楼时,都是机头对着航站楼,喷射的尾气在远离航站楼的方向上。在飞机离开航站楼时,由牵引车辆顶推,使飞机倒退到远离航站楼的滑行位置,之后,飞机再依靠自身发动机的动力前进。

在较大的机场内行驶的车辆等必须按照地面标识的线路行驶,当与飞机滑行的线路交汇时,车辆需在安全位置等待飞机通过后才能继续行驶。这就避免了发动机气流都车辆的危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