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空中的英雄:我国空军在战时的表现

你知道我们的空军的来历吗?在战争时代,我们的空军是被人拿着鞭子在身后"赶"出来的。

我们的国父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以及广东军事飞机学校。飞行教员最初是德国和俄罗斯的顾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返回美国和加拿大为华侨飞行员工作。1936年,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培养了七十四名飞行员,毕业于昆明。此学校共训练了527名飞行员。广东军事飞机学校与回国抗日的150多名华侨飞行员共同参加了革命事业,大约有七名飞行员参加了革命,数百人是当时空军的主力。1936年6月,南天王陈济棠在"两广事变"中与中央对着干,战争迫在眉睫。但广东空军的年轻爱国飞行员不愿被军阀利用,反对内战,决定北上参与抗日阵营。7月初,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和空校校长胡汉贤一拍即合,在他们俩的号召和领导下,100多架飞机和300多名飞行员集体北上南昌,为中央服务,完美解决了两广事件。

在广东空军的参与下,原中央空军14支舰队扩大到9个旅的31个中队,成为中国空军。

军队的力量增加了一倍。一年后,七七事变后,所有的南部飞行员都参加抗日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中,260多名广东飞行员丧生,39名华侨飞行员壮烈牺牲于空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赤子之心和爱国精神。

其中,有许多同心为国的兄弟一起在空军服役,如黄毓沛和毓全兄弟。后者不幸于1922年在上海虹桥机场遇到日本飞机时牺牲。广东空军和华侨飞行员大多隶属于三五队(全部属于驱逐队)。他们勇于拼搏,成绩突出,黄新瑞大队长击落八架半直升机(两架半在一起)、邓从凯副上尉击落三架半直升机和四架日本轰炸机的个人记录,甚至击落了日本有名的空中常胜将军奥达大佐。副队长陈瑞钿有击落5架半直升机的记录。他自己因掉了一个油箱而严重烧伤,战后他回到了他的海外住所,半个世纪后,他被美国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英雄。

这些都是我们的空中英雄!正是因为由他们在天上飞着,地上的人才能安心、安全。空军的家属们住在空军眷村,相传眷属们就是在天上飞的飞行员们的"导航塔",当年女学生中还曾有过"一人一封信写给国军飞行员"的故事,促成了不少的佳话。

空军眷村是个进去了就出不来的地方,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每天也都有杳无音讯和漫长等待,这些在大热的台剧《一把青》中都有体现。上天以后,就生死未卜了,飞行员不仅是不怕高的,还必须是不怕死的。

他们的小家支离破碎,换来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家庭免于支离破碎,将破碎的国家一片片捡起来拼好,这些无名但是又伟大的青年爱国英雄,应当被我们每个人铭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