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锁发射火箭的新姿势,以后能让卫星在太空多飞两年

航天,自诞生的那一日起,就是技术和梦想的代表。发展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没了航天技术不仅普通人的生活会一团糟,国家间恐怕也难打一场像样的现代战争...这一点上我们何其幸运,中国航天不断进步,始终是最坚实的依靠。如今又解锁了海上航天发射新技能,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更进一步。确认过眼神,它一定不是导弹...吧...

相比脚踏实地的陆地,海上航天发射自然也会增加很多难题和不确定性。发射前的运输过程中,运载火箭会受到海洋自然环境及海况的影响,特别是海洋的高盐、高湿环境对火箭的影响。如果是液体燃料火箭,面临的考验还要更多一层。它必须运输至发射点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如此还要解决低温燃料的长途运输问题,及加注时间内的精准海况预报。长征-11是固体燃料,专属的“中国豪华SUV”套餐现已上线。

接下来是发射的时候,平台的要求自不必提。吨位要大、稳定性好,不仅要防高温防腐蚀,哪怕海上风吹浪打,发射平台也要胜似闲庭信步。此外,海上相配套的光学站、雷达站也没有陆地那样强大,这对航天测控水平也是个考验。比如这次发射任务中就有两艘“远望”为其保驾护航。

想要成大事,“平台”就要够大

纵然困难多多,但海上发射的优势却是内陆无法比拟的。海上发射,火箭就能够远离人口稠密区,火箭残骸也可全部落在公海上。如此就不必为躲避人口稠密区,而牺牲火箭的部分性能。同时也不必再因“疏散居民”给大家带来困扰。

要是不慎掉到了不该掉的地方就不好了

另外,“随船而行”也是优点之一。火箭发射的位置可以选择靠近低纬度地区,能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据称,赤道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海南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50%。同时,由于距离赤道更近,卫星的变轨过程也将更加简单,省下的燃料可以让卫星在太空多工作两年,这对锱铢必较的商业卫星发射具有非常大吸引力。

法属圭亚那的卫星发射中心十分靠近赤道,每年都有大量商业订单我国目前重要的火箭发射基地有酒泉、西昌、文昌以及太原。本次长征-11的海上发射,无论是从火箭本身或是从发射平台角度上看都极具“灵活性”,对中国航天的“快速响应”能力大有裨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就是火箭技术的一体两面。民用的运载火箭既然能在平时将卫星送上天空,战时变身“轨道轰炸器”也不是什么难事,从这方面看还有相当的战略价值。

可还记得它?开心了你可以叫它“第聂伯”,不开心了称呼为“撒旦”就行。未来...如果某驳船上再出现这样的场景,你只需要坚信那是“下海的运载火箭”,绝不是东风快递疯狂暗示的UFO...(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