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天皇首次出访,有人建议降半旗迎接他,啥含义?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不出来,该还的也早晚要还的。

战后日本天皇裕仁,作为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个阵营的法西斯头目,硬生生地被美国保护了起来,免除了追责。

美国赦免了他,盟国并非都愿意。

尤其是,那些被日军虐杀的老兵的后代,我相信没有人原谅他——永远不会。

1971年9月,裕仁的欧洲7国之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人们用降半旗等诸多反抗的形式方式告诉他:二战结束20多年了,战争的硝烟散尽了,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的责任永远给他留着。

具体来说,当时反抗比较激烈的国家有2个:英国和荷兰。

(晚年裕仁)

一、裕仁天皇首次出访的尴尬待遇

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到机场迎接,但就在从机场回白金汉宫的途中,在他们的敞篷车经过林荫大道时,一个27岁的英国男子,在人群中朝他们的迎宾车扔了一件外套。

警察抓住了他。经讯问,他不是对女王不敬,而是对这个来访的昔日法西斯头目不满。警方也没有怎么处置他,只带他到医院进行了健康检查。

据英媒当时报道,裕仁来访,围观者众,但和迎接其他外宾不同的是,众多围观的人群中,没有一处欢迎、欢呼或掌声,咸以沉默待之

“如冰一样”的沉默中,隐藏着巨大的情绪。

(裕仁访问英国)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10月5日晚,也就是裕仁被接到白金汉宫的第一个晚上,女王设宴招待,致辞中不可避免地提及了过去的不幸历史:那场战争,“我们不能假装过去不存在……我们决不能让它重演……”

但到裕仁致辞时,他却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诚恳的态度,对女王的呼吁只字未提,只是根据预定方案进行了回应,没提战争和过去,只说当下的友好。

舆论发出来,全国不满。人们原本等待着西德总理下跪式的谢罪,没想到他是如此淡漠,不但不谢罪,连女王的话都充耳不闻。

次日,裕仁向英国无名烈士纪念碑献花圈,一个老兵在人群中大喊:“这是对死者的侮辱!”

老兵说得没错。

一个曾经下令虐杀他们先辈的元凶,20多年后来死者前献花圈,态度不清不楚,一句道歉反省的话都没有,谁知道他心里想的是啥?如此之“敬”,不是侮辱是啥?

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1970年12月下跪

又一日,日本驻英国的某协会在宾馆招待天皇,人群中,又有人挤到前面离裕仁几英尺的地方,大骂:“法西斯、法西斯……你这个混蛋!”

裕仁只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警察把肇事者抓走,后来得知,他的父亲是二战老兵,当年被日军抓去修缅甸铁路,活活虐待致死。

还有一次,裕仁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亲手种下一颗日本杉树,以示两国友谊。不料次日此树就被人砍掉,人们还在树根部倒上了腐蚀剂。

这是在英国遭遇的“礼遇”。

在荷兰,裕仁的待遇一点不比英国“差”。

(荷兰国旗)

访问期间,裕仁的专车被民众袭击,人们将装水的玻璃瓶砸了过去。裕仁虽然没有受伤,但现场足以震慑他的侥幸。

据说,反对的人们建议在他访问期间,将国旗降半旗以示对牺牲者的哀悼,此外,还有针对他人身安全的更激烈的计划……

二、为啥遭人们如此激烈的抵抗?

裕仁此访,是日本天皇历史上第一次出国访问,是一次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第一次错误的活动。

1️⃣背景不符:

1971年,日本经历了战败投降、战后改造、完全独立3个阶段,20多年的时间,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由一片废墟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GNP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的日本谋求政治上的国际话语权,此时推出老天皇出访计划,意在通过经济影响力重塑日本文化,继而整体提升日本国际形象。

(裕仁夫妇出访)

这计划想的倒是挺美,但错就错在历史的清算没有了结,裕仁这个昔日的法西斯头目欠受害国一个道歉和付之行动的赔偿。

而昔日的盟国之所以愿意接纳天皇来访,也是考量了世界经济大国的经济影响力。访后不久,欧洲就发生了中东战争、经济危机,日本此时正好为他们接力。

2️⃣地点错误

裕仁出访的国家,二战时与日军结怨极深。

日本在二战最大的反人类罪行之一,就是虐待战俘,极为残忍地虐杀折磨被俘的军人致死。巴丹死亡行军,昼夜不停走路,不给喝水吃饭,路边污水冒绿泡,伤兵渴得见了趴地上抢喝,日军看守上来就是一刺刀。

这是美军。

(被日军虐待的战俘)

英澳联军所受“待遇”与美军所差无几。

日军曾击沉英国巨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却敌号,还血洗新加坡、占领香港,驱赶士兵到泰缅边界修“死亡铁路”,半数人被折磨致死。

战争过去20多年,天皇未对罪责表过一次态,赔偿一分也没有,这令全世界不可宽恕他。

所以,裕仁来这里访问,简直就是任性➕挑衅。

(裕仁访欧)

3️⃣时机不对

1971年的日本内阁,是佐滕荣作,为捞取政治资本,他在1969年与美国达成了归还冲绳半岛的协议,但因核武器问题双方发生激烈争论,最后佐藤不顾国内舆论,在1971年6月与美国签订了归还冲绳协定。

后在国会上被社会党揭发,说美军在冲绳基地有贮藏核武器的情况,被核武器深深灼伤过的日本民众立即反弹抗议。

(原子弹后的日本)

正当一场危机爆发之时,佐藤匆忙不跌地推出了老天皇访欧计划,史无前例的天皇出国,成功转移了人们的舆论焦点。

然而佐藤摆脱了舆论危机,却把天皇推向了另一个危机。

尽管日本国内大赞,说天皇1个多月的出访给日本带来“国际地位的提升”云云,但国外却不是这样。

在受害国,留在民间的战争遗患,永远如一块儿无法拂去的阴云,在历史的忧虑和正义的缺位中让人倏然沉默,每思及此,如芒在背

蒙巴顿

裕仁出访英国时,最令人佩服的是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

他当年指挥反攻日本,任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裕仁来访时,他已经官至国防参谋长,但听说女王要接见昔日的仇敌,他拒绝参加招待宴会,借故离开。

多年后,直到自己死去,他还留下遗嘱,说拒绝日本人来参加自己的葬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