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你可知我手中还有一支虎步兵?

龙骧虎步拥旄出,蚁蚁部曲随鸣钲。一支部队精锐与否,不只是看它的名头有多响亮,很多时候名将与他的部曲是相辅相成的,战事不是一个人的无双割草。本篇来聊聊虎步军。

写在前面,提及季汉的精锐部队你会想起谁?是《后出师表》中提到的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是刘备早期积攒许久的乌桓杂胡骑,陶谦赠与的丹阳兵?还是偏向夷人的板楯蛮、连弩士、白毦兵?选项还有“虎步军”,只是史料较少,推测的成分会多些。

很多部队都与地名关联,如泰山兵、丹阳兵、青州兵、江州兵,这与当地的风俗有关,或者将领在都督某一地方时,他手下的部队可能也以此命名,被称作某某营。顺便,汉末的战乱早就了一批流民,益州借此收拢了大量来自南阳、三辅的百姓,光人口就有数万户之多,从这批人中选取的兵卒被称为“东州兵”,刘备入蜀后也应将此收归麾下。

“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三国志·刘璋传》注引《英雄记》

书归正传,关于“虎步兵”的记载确实很少,只在诸葛亮给张裔、蒋琬的书信中提到了,诸葛亮选择将人数在五六千左右的虎步军交给姜维。姜维的身份也挺特殊的,他算是魏国的降将,诸葛亮对他颇为看重,夸赞他“凉州上士”,把虎步军交给姜维也是信任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三国志·姜维传》

以上是关于“虎步兵”仅有的记载,可以确认的是“虎步军”有建制。案《水经注》,诸葛亮曾派孟琰去攻占武功以东的地区,此时孟琰的官职是“虎步监”,其性质应与王平的“无当监”类似,或者类比“羽林监”,分为左、中、右三营,三国多承汉制,沿袭其兵制也很正常。

“诸葛亮表曰:‘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水经注》

至于孟琰,这位同学是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归附的,与他同期的还有一些南中俊彦,如爨习、孟获等。这几人在季汉朝中待遇都不差,孟获这个御史中丞的重要性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孟琰最终官至辅汉将军,这一职位应类似于吴国的“辅吴将军”,都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华阳国志》

“虎步”这个词在三国时期经常被用到,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用到了“雷震虎步”,后来他向曹操进谏时提到了“龙骧虎步”,角色转变得很到位。为了表彰夏侯渊在凉州的功绩,曹操夸他“虎步关右”,后来曹休上书曹丕时请求率领精锐“虎步江南”,可能是想效仿先辈。

而“虎步”这个词的释义应为矫健雄壮的步伐,虎步兵以“虎步”为名,也能看出季汉对于这支部队寄予的厚望。至于后续,这支部队可能一直握在姜维手中,既然有建制就不至于损失殆尽,应该后续还有补员扩编的操作。随着姜维连年北伐,虽然有着不少败绩,但从过程上看魏军与姜维正面交锋不多,可能是季汉的步兵足够精锐所致。

稍事推测,聊作参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