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仅有的一艘火力支援舰的研制项目究竟是否是成功的?

人民海军516号“九江舰”即将返回其命名地江西省九江市“养老”,516舰的期限长达40多年,可谓是“高龄前辈”了,远超出海军对正常排水量1000吨至5000吨的水面舰艇25年正常使用寿命的规定,这源于几个原因:一个是该舰的建造质量非常过硬,此舰建造于1975年,仅用十个多月就完成了建造、试验试航、北上发射导弹试验等,其建造速度国内外极其罕见,在交付次年就数次穿越当时被台湾控制的台湾海峡;其二是由于多年压制军费,使得海军大量舰艇不得不超期服役;第三,在火力支援武器未能全面顶上的时期,需要其在役,516舰能在25秒内向岸滩投掷总重超过18吨的各类火箭弹和炮弹300枚。

曾有传言说,516舰改装火力支援舰是失败的,那么这是事实还是无据猜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516舰改装火力支援舰工程启动于2002年,是结合改舰中修工程同时进行。改装火力支援舰项目在当时风险极高,与现在的舰艇现代化改装所不同之处,在于其关键核心设备舰载火箭炮武器的研制是与舰艇改装同时开始,而现在舰艇现代化改装均是采用已成熟的或已研制出来的设备进行改装。故此,516舰改为火力支援舰的计划其实在初始就有极大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如当时舰载火箭炮只有一个初步的原理性的方案,根本无法向总体设计单位提供任何装舰要素和性能指标。

在关键设备没有具体的参数指标的情况下,要完成设计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当时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空前紧张,硬着头皮也要上,虽然这并不完全符合武器装备研制程序的要求,但当时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军事斗争的准备。因上述的原因,516舰改装火力支援舰的总体方案也不得不一再修改,如在配置122毫米舰载火箭炮的同时,还有过同时配置96式远程火箭炮的方案和配置WS-1远程火箭炮的方案,这些方案最后都因各种原因如初稳性指标超标等因素而废止。不过,远程舰载火箭炮火虽未能在516舰上安装,但其研究仍取得巨大成效。远程火箭炮武器模块在海军82舰上试验取得了成功,可在战时在民船上如集装箱船上直接吊装使用。

舰载122毫米火箭炮的研制也同样经历了失败的过程,首次设计舰载122毫米火箭炮的单位因无舰炮设计经验,导致样炮在试验时毁损,重新设计的舰载122毫米火箭炮取得了成功,此即为舰载H/HJP12型50管122毫米火箭炮,该舰炮的总设计师此后还主持了海军单管130毫米舰炮和舰载电磁炮的研制工作。由于舰炮与陆炮武器在本质上属于两种类型的武器,陆用火箭炮绝不是简单搬上舰使用的问题,一般来说,舰炮较之陆炮要复杂的多,不但要考虑到舰艇纵横摇摆和航行位移,还要考虑各种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转动惯量综合叠加和抗盐雾腐蚀等问题,需要增加火控和随动系统及诸多外围设备。

由于海军以往的舰炮武器均为高精度对点目标打击的武器,而火箭炮类武器是面打击武器,其射击精度所要求的不是对单个目标的摧毁而是对一个区域内的目标摧毁,其散布远大于传统舰炮武器,故此在海上试验时需要划出一个较大的净海域来确保射击安全,所以在516舰试航时也需要有大面积的安全试验海域,为此海军调动了十多艘舰艇来承担扫海和警戒,隔离出190平方公里的净海域并协调了民航的航线和时段。针对海上渔民四处撒网且不理会海军要其撤离的情况,海军还请渔政部门出面协助,在承担警戒任务的舰艇上都配上了渔政人员,由渔政人员来劝说甚至警告渔民撤离及不得进入危险海域。

516舰在改装后成为人民海军的新的舰型“火力支援舰”,故此其试验过程也必须按照新舰型的程序进行试验和鉴定,海上鉴定试验对东海海域某无人岛屿进行发射精度试验并对各类指标进行实测,实测结果全部满足并远高于海军的要求,如静态解题精度海军给定指标是不得高于2.6mrad,而实测指标为0,65mrad。由于海军以往的军用标准都是针对常规舰炮武器,没有火箭炮类武器的标准,故此在对舰载火箭炮武器鉴定时部分采用了陆用标准,如单炮对400×600米区域齐射50枚,参照陆用火箭炮的标准为落入13枚,而舰载火箭炮实测为落入27枚,射击精度优于陆用火箭炮。2008年,516火力支援舰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定型,并获得军队和船总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

作者:pop3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