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实力是世界第九,亚洲第一,为什么败给日本了

北洋水师成立于1888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主要军舰共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在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中,北洋水师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个评选是怎么出来的,这是西方人根据舰艇的排水量评选出来的,在1888年之前,北洋水师的确可以称得上亚洲第一。



鸦片战争过后,李鸿章主张建立现代海军,1875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就是造不了铁甲战舰,既然造不了,那就向西方国家进口。

从1879年开始清政府开始大量进口舰艇,并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起初还是愿意花钱的,但是这个情况在1888年以后就发生了改变。

其实这要从两场战争说起,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之变”,李鸿章派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编队与广东水师战船运兵赴朝,与日本兵船形成对峙,平息了事变。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北洋舰队快速反应开赴朝鲜,再次平息政变,一举粉碎了日本颠覆朝鲜的图谋。

这两场战争让慈禧太后认为,北洋水师已经亚洲第一,日本根本不足为惧。所以停止进口军舰,经费也从以前的400万两白银缩减到100万两,而且逐年减少。

但是反观日本方面,因为吃了两次败仗,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而且日本的海军政策完全是在针对中国,当时中国买什么战舰,日本肯定也要买同等级的战舰。但是1888年以后,虽然中国不进口战舰了,但是日本还是一直在更新换代。

在甲午海战之前,北洋水师的总吨位是34325吨,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是40840吨;总马力北洋42200匹,日本68900匹;编队航速北洋10节,日本14.5节;大口径火炮北洋58门,日本104门;一分钟炮弹投射量北洋23发,日本232发。此外,北洋水师的炮弹质量差,许多炮弹在击中目标后不会爆炸,只能依靠重力加速度击伤敌舰。而日方的炮弹质量优秀,击中目标后几乎能点燃钢铁。



当时清朝的实际操控者慈禧太后要重建颐和园,作为自己修养的居所。但晚清时期,国家财力不足,而修园子则要花许多钱。为了能让慈禧太后满意,本来用于北洋水师的经费,竟被挪用去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了。

清朝的许多大臣也认为海军就是个赔钱货,不断的投入就是白白烧钱。1891年,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主张下,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舰、炮、军火。”李鸿章只能通过在天津的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劣质的炮弹。

在1889年到1894年间,日本在海军方面的投入年均高达1000万两,而北洋水师的军费,年均仅为200万两。

此外,慈禧执意要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其实也是心中有个小算盘。一方面,她希望北洋水师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保护大清江山;另一方面,她又不希望北洋水师过于强大,而威胁到大清江山。所以,慈禧希望中国海军保持和日本海军相当的实力就足以。

清朝当时有北洋、南洋、粤海三支舰队,总实力确实和日本海军相当,甚至还略超。但甲午海战,其他两支舰队只充当了“吃瓜群众”的角色。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败给了日本联合舰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