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源源出中国是大势所趋

近日某通信业界大V在网上发文,比较了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与香港某大学工学院院长在国际上的影响与实际成就,结论是,那位院长是香港按“国际一流”标准遴选的国际一流师资,但张平是真正的国际顶尖学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位院长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号称4G创始人之一,获得过马可尼奖,的确履历光鲜。张平是“土博士”,是我国5G、6G总体专家组专家、6G技术研发专家,虽没拿过马可尼奖,但中国现在的电信体系是世界最庞大、最先进的,张平是它的规划者与技术引领者。那位大V认为,前述院长只是登上了半山腰,而张平才是登了顶。

一段时间来,一些人抱怨我们培养不出“大师”,并推崇所谓民国“大师”。这种观点其实不足为道。应当承认,我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曾经落后,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天的中国在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已实现“领跑”。领跑世界的中国学者,当然就是国际一流。

目前我国已在量子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最前列,涌现出一批引领性、战略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其中不少是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比如中国科大的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研究处于世界最前沿,其学科带头人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博士,他们在世界最前沿不断突破。

科技进步、人才成长,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家需要以及提供的机遇。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明确,国家持续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各领域向世界科技最前沿进军,形成事业留人的大好局面。历史的机遇、广阔的舞台,正在成就大批优秀人才的崛起,一群群年轻人挑大梁、攻坚克难,这是未来“大师”的备选库。

事实证明,中国教育能够培养出大师,中国这块科技创新热土能源源不断出大师。今日中国的科技与学术仍有进步的空间,但已具备了平视世界的高度,“大师”源源出中国是大势所趋。

【编辑:赵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