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巡航导弹千里机动打击目标:靠一关键技术误差大幅缩小

冷战后期,西方军事强国逐渐意识到,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研制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这其中,当属‘战斧’巡航导弹性能最为突出,该武器从1972年开始研制,到1983年定型装备美海军战略潜艇、驱逐舰和巡洋舰。

据悉,一开始研制的最初型号战斧导弹,射程就已达到2500公里,该导弹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加固体火箭助推器,可轻易撕开传统防空网,另一方面如此远的打击距离,对方很难发现攻击平台的存在,使得防区外打击成为可能。

然而,远程打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在巡航导弹飞行期间,经常会受到大气气流以及山川河流的影响。而美国借助强大的航天科技能力,成功研制出了远程打击武器必须的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后者可大大降低复杂环境对导弹的影响。

简而言之,地形匹配制导是远程巡航导弹最主要的制导方式,想要实现这一技术,首先需要先进的侦察卫星,且最少要两颗以上。此外,事先要通过两颗侦察卫星,把导弹需要经过的路线进行交叉测绘,然后将地形所有数据,制成数字地图储存在导弹制导系统里。

当然,这种技术先进却不是万能的,为了保证导弹飞行过程中不会偏离既定路线,还要辅助常规的惯性制导模式。这样做的目的还在于,全地形匹配转化数字地图之后,会给导弹的存储空间造成很大压力,难免会出现误差现象,两者结合会更加保险。

而导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路线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是规避一些地形复杂地段,有时则是为了迷惑敌军警戒雷达。但无论怎样,这样的先进技术都不是一般国家能完成的,它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背后做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强国伊朗科研人员,曾想偏执的避开地形匹配制导,但在实验中,这些远程导弹的圆概率误差达到了200米开外。如此粗糙的打击精度,加上巡航导弹微不足道的战斗部,实在不会给敌人造成多大损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