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宿迁兵·送亲人进军营”:军营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

(原标题:“天南海北宿迁兵(第二季)·送亲人进军营”大型系列报道之十——军营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

军人档案于桂江,男,1990年5月出生,家住宿豫区仰化镇。2010年12月入伍,现为北京卫戍区某师某团步兵连班长,中士。

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 庄力玮)近日,“天南海北宿迁兵(第二季)·送亲人进军营”采访慰问组一行经过长时间的颠簸,车子进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来到于桂江所在的训练基地大门口,前来迎接我们的张指导员指着远方的群山说,这里是燕山山脉,他们部队目前正在这里训练。“今天上午,我们刚刚进行了全副武装3公里训练考核,13分51秒为优秀成绩,于桂江的考核成绩为12分,登上了连队的‘龙虎榜’。”

进入训练基地,不时可以看到战车训练时扬起的沙尘,听到战士们训练中喊出铿锵有力的口号声。

于桂江所在的连队官兵住的是帐篷,来到连部,张指导员拎起茶瓶给大家倒开水。等到大家喝水时,明显感到水中有不少细微的沙粒。张指导员说,在训练基地,官兵们生活用水靠的是地下井,因为这里风沙较多,水里有沙子是“必须的”。

“报告!”

“进来!”

进入帐篷的这名士官就是于桂江。一见面的时候,大家看到于桂江满头大汗,右鼻孔还堵着药棉。经询问得知,于桂江前一天因感冒输液,领导让他不要参加训练考核,可于桂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硬着头皮参加了负重训练考核,并且获得了优异的成绩。“3公里跑下来之后,我的鼻孔出血了。没事的,过一会就好。”面对家乡人的关切询问,于桂江拔掉了塞在鼻孔中的药棉。此时,一股血经他的右手指流到了手腕。

宿豫区民政局双拥办负责人闫庄对张指导员说,此次“送亲人进军营”活动,按计划是带着军人亲属到部队慰问的,因为于桂江家庭情况特殊,他的亲人没有办法一同前来。他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于桂江的老乡,这次来慰问看望于桂江,以表达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

说起自己的家庭,于桂江表情凝重。原来,他的爸爸于水早在2006年就因突发脑血栓住过院,2015年旧病复发,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妈妈何开平2012年遭遇车祸,右腿骨折。2016年,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如今每周3次透析,已经双目失明。“我姐出嫁到泗阳,不能每天都来照顾,爸妈的生活主要由二伯父来料理。”于桂江说,尽管此次自己的亲人不能来到部队看望他,看到家乡慰问团能来到自己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和他促膝交谈,他很激动。

“2009年高中毕业后,我考取了淮海技师学院,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我上学,加之我很想当兵,所以就不再读书,来到了部队。”于桂江说,带着理想和抱负来到军营,他处处争先创优,训练再苦再累都没有松懈过。

“很优秀,没的说。”张指导员这6个字,是对于桂江在部队表现的高度概括。于桂江作为一线带兵班长,凭着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对岗位的强烈责任感,在各项比赛中奋勇拼搏,取得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2011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得团嘉奖;2012年,他被评为团“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13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2014年,他被师评为“优秀士官标兵”,并被团评为十大“感动团队人物”;2015年荣立三等功,并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2016年再次被团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18年全师比武,他获得个人射击第三名……

在各类比武竞赛中,于桂江多次打破团军事训练纪录。他连续3年参加团“强军杯”运动会,在短跑、手榴弹投掷等科目中,共获得了4枚金牌、5枚银牌。2015年,通过团、师、卫戍区层层选拔和考核,最终被确定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安全环境”比武集训队。在特种障碍、特种射击两个科目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家里困难再多,也不会影响我在部队尽义务。”于桂江在训练上是标兵,在生活上,又是个勤俭标兵。“父母亲都生病,没有经济收入,我这个当儿子的岂能袖手旁观?”于桂江现在的工资6000元,每月给妈妈透析、家庭日常开支共3000元。去年,他和宿城区埠子镇的孙静姑娘结婚,每月固定给孙静2800元。“我平时自己不花钱,现在我的工资卡就放在孙静的手里。”于桂江说,由于孙静身子重,过不了多久就要当妈妈了,无法照顾公婆,自己也需要照顾,只好吃住在娘家。

偌大的训练基地,没有树木,放眼望去,除了训练设施和一排排整齐的帐篷,看到最多的,就是满地沙子和石子。头顶的太阳很不留情地直射下来,中午37°C的高温,使得帐篷里就像炕房一样闷热。告别时,于桂江目送我们,坚定的目光中,既有保家卫国的执着,也有对家中的牵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