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悲剧:美国先进部队也很难摧毁的一条“小路”

在越南战争时期,有一条重要的运输线,据说共有5条主路、29条支路以及多条可通过自行车的小道,被成为“胡志明小道”。为了切断这条运输线,1966年,美国国防部长提出在越南中部非军事区附近,沿东西向建立一条“高技术隔离带”,拦腰截断这条线路。

这条隔离带总长约256公里,从海边开始,笔直穿过越南和老挝直到湄公河。由于胡志明部队强大的反击,越南段的工程后来被迫取消,美军最终只在老挝境内建起宽约16公里的隔离带,这被称为“白色圆顶屋”行动。

在行动初期,美国出动多架飞机,向隔离带内空投了大约两万个传感器,绝大多数是声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也有少量化学传感器,用于监测运输队的行踪。其中,声传感器可以收集和发送周围的声音信号,用于探测人员或车辆运动时的地面震动;化学传感器则探测人员出汗或排泄时散发的气味。但是这些传感器无法将收集来的信号发送到足够远的距离。因此,从1967年11月开始,EC-121R预警机开始不定期从泰国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在隔离带上空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再将这些信号实时转发到渗透监视中心,技术人员在此分析发来的信号,经判断后迅速将相关信息通报给隔离带附近的地面部队,展开对运输队的追杀。

此次行动一直持续到越南战争结束,确实对破坏“胡志明小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这些无人照管的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也暴露了某些不足,例如,传感器尺寸偏大,容易被发现而遭到破坏,而且由于电池寿命较短,这些传感器只能持续工作几周,因此美军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投放一批新的传感器。更严重的是,由于信号处理能力有限,这些传感器无法识别和过滤“假”信号,导致分析人员经常被接收到的信息所困扰,无法及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延误了战机。

欢迎大家参与评论,发表看法,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留言,好的坏的小编都会虚心接受,小编会努力改进,希望给你带来更多的优质文章,大家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