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落后美军30年!人类最新锐一种类导弹诞生:上打飞机下打军舰

7月4日,美媒近日刊发文章称美国海军正在研制一款代号为“海龙”的全新导弹系统,这是一种潜射导弹,可让潜艇获得“突破性进攻能力”。但有关“海龙”导弹的存在只是从美国海军水下作战研究所的一家承包商因为保密意识不强,丢了数百G的资料才为外界所知,具体情况没有任何信息披露。于是,各方都展开了想象力,对“海龙”进行推测。现在猜测最集中的是“海龙”并非从头设计的导弹,很可能是“标准6”远程舰空导弹衍生而来的兼顾反舰和防空能力的多用途导弹。这将势必开创人类武器史上一种全新武器的诞生,在这方面的研究美方恐怕将领先其他国家至少30年的差距,特别是,因为在“泄密”的报道里提到“海龙”导弹是“将现役导弹整合到潜艇上”,而且还是超音速。在美国海军现役导弹里,只有舰空导弹和反导导弹是超音速,但“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个头太小,战斗部威力、射程等都无法满足改装需求。

“标准”2在执行防空任务时的射程可达100公里以上,但用于反舰的话射程就会明显缩水;“标准”3反导导弹在整体设计上是针对弹道导弹的,改动起来难度大。这样算来,只有“标准”6比较符合改装需求。“标准”6导弹采用MK72固体火箭助推器和MK104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3.5马赫以上,最大射程370公里以上,用于改装的话要比“标准”2和“改进型海麻雀”更合适。不过,将“标准”6改装为潜射版也存在不少问题。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的难度要比水面舰艇发射导弹大得多,因为后者只在空气一种介质中飞行,而水下发射则需要克服水这种介质的影响。尽管导弹在水中的穿行时间很短,但是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要让导弹在很短时间内从水下发射,然后出水转入在空气中飞行,这种介质的迅速转换对导弹提出的要求更好。“标准”6要进行潜射,不是拿过来就能用,必须进行大量试验,甚至还要进行重新设计。“标准”6要进行反舰,那么现有的64公斤高爆战斗部威力就显得太小,现代反舰导弹普遍采用半穿甲战斗部,而且战斗部重量也比“标准”6大得多,例如美军现在主用的“鱼叉”反舰导弹战斗部重量就达到了220公斤。

如果“标准”6不增加战斗部重量、改变战斗部类型,那么对于水面舰艇的打击能力就比较小。但如果增加战斗部重量,那么射程方面又会大减,可能与现在的潜射“鱼叉”差不多,优势只是在于超音速。至于潜射版“标准”6在具备反舰能力的同时,还具备防空能力,从而让潜艇遇到反潜机的时候不再只是躲避,而是能够对抗,这种想法也是有些理想化。潜艇之所以缺乏防空能力,主要问题不是防空导弹不能上艇,而在于潜艇如何早期探测到反潜机并适时发射导弹。潜艇的最大优势在于借助厚厚海水掩护的隐蔽性,如果要探测反潜机,就需要浮出水面,或者在靠近水面伸出雷达桅杆,因为无线电在水下衰减很厉害,潜艇在水下无法探测空中的反潜机。

但浮出水面也好,靠近水面也好,都会增加潜艇的暴露率,使自身处于危险之中。再者,潜艇的雷达无论如何是没法与水面舰艇的舰载雷达相比的,探测距离很近。那么,潜艇依靠其他平台为其提供空中信息行不行呢?理论上没问题,但是这仍然需要潜艇上浮,原因还是在于无线电在水中的衰减。“标准”6虽然是“协同交战”(CEC)战术的产物,但是潜艇如果没有强力的信息支持,自身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发射导弹,所谓的“A射B导”也就很难实施。因此,“海龙”导弹所谓的让潜艇具备“突破性进攻能力”,更像是一种威慑性的宣传,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披露才能有更准确的判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