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铁拳”震沙场——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改革转型纪实

立体联合突击。杨再新 摄

中国网军事8月14日讯(记者谢露莹通讯员向勇 陶李)雨后,一架无人机悄然升空。爬升、突防、盘旋……“蓝军”前沿及纵深目标尽收“眼底”。密林深处,抵近潜伏的侦察分队运用多种侦察手段,把隐匿在伪装下的目标一一挖出。

波诡云谲、电波涌动。指挥车内,担任红军主攻任务的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火力参谋邢明星果断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多分钟后,空军两架战机对“敌”实施精准打击,该营顺势打出一套“左右组合拳”,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夺控蓝军阵地。

“作为新型陆军的探路者,我们一刻不敢耽搁。”该营营长宋恒哲告诉记者,4年来,他们聚力改革转型,矢志锻造“陆战铁拳”,是全军第一个成建制、成体系完成由传统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转型的营级单位,开创了该类型部队建设的多项全军先河,“信息力、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总体作战效能较以往大幅提高,连续3年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营”,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新编制新装备带来新挑战,合上必须合上的节拍——

思维转型是真转型

2014年8月1日,嘹亮的军歌响彻礼堂,时任营长肖民从旅领导手中接过新型合成步兵营营旗,从此拉开了该营改制换装的序幕。

新型突击车列装、新式侦察通信设备入库……看着“豪华”的新装备,官兵们欢欣鼓舞。天天盼着的信息化新装备终于到来,靠“两条腿、一支枪”打仗的步兵营终于“鸟枪换炮”,可当看到数百份说明书、数万了部件,还是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炮班长徐大鹏原是连队“一号观察手”,抱着新式侦察设备,却仍用“老一套”侦察方法,第一次“亮相”便败走“麦城”;连长贺亚鹏在演练中没能发挥新型突击车作战功能,战斗刚刚开始就被导调组叫“停”,讲评会上,院校、装备专家的话如重槌击鼓:“火炮挪到了车上,思维还躺在车下!”“穿新鞋走老路,谈何打赢?”

“新型合成步兵营到底应该怎么建,如何训?”一场转型思辨的头脑风暴在全营迅速掀起。他们邀请专家讲解新装备性能特点、原理构造,讲清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特征、核心,填补官兵认知空白。越学,官兵视野越开阔,心里越亮堂,道路越明晰。思想桎梏被打破,官兵达成一致共识: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转型要对接未来战场、训练要瞄准实战标准。

陆空联合训练。刘议闪 摄

他们重新调整训练内容,从武器理论、构造原理到空地联合、体系作战,循序渐进、纵深挺进,从难从严淬炼打赢硬功。

某连瞄准提升火力打击效能,从新旧装备对比中寻求制胜机理。从火炮构造到指挥系统,从赋予射向到诸元计算,一个个数据测、一组组数据比,梳理总结出新式火炮射击诸元计算、观察所开设等6种新方法,填补了该型火炮“侦、测、打”空白。

某连针对新型突击车机动速度快、火力打击猛的优势,选择复杂陌生地域,节点突袭、机动驰援、快速穿插、反敌机降等作战任务,一个课目不少搞训练。

某连从零起步,从基础理论学起,寻找相近装备、专业共同点,组建攻关小组,试编大纲、撰写教案。为了搞懂一个数据,官兵们有时在指挥车上一干就是几个昼夜。操作手赵成为了搞明白操作原理,经常向专家打电话请教……

2015年6月,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某连连指挥车内,三条指令从电台内传出:“208号车在4号高地南侧损坏”“1号高地前约300米处发现疑似防步雷场”“对3号区域进行侦察”。

接到指令,连长刘巍迅即下达任务。破障队驾驶突击车抵达雷场、无人机调试起飞、车辆抢修车不到10分钟排除故障……看着传回的一条条反馈信息,导调组成员纷纷感叹新型合成营作战能力如此之高,这支新型步兵部队已初现雏形。

密林搜捕。刘议闪 摄

箭在弦上责任在肩上,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淬火成钢——

转型更需敢闯敢为

在该旅副参谋长丛光辉的眼中:“一营的人,似乎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接装,从工厂到营区上千多公里,近百辆突击车,放弃安全便利的铁路输送,选择昼夜连续摩托化行军;

组织新式车载火炮实弹射击,他们偏偏选择雨天、雪地、风沙等恶劣天候条件下进行训练;

试验突击车牵引力,他们果断提出增加拖车挂钩,牵引两辆载重挂车;

组织新式突击车山林地机动试验,路线选择的是传统步兵营车辆无法通过的坦克训练道……

“其实,在极限条件下进行训练,我们比谁都害怕。”营长宋恒哲说道,“一营战斗力强与装备先进有关,但装备好不等于战力强,全营装备基本上都是全新的,大多数是未定型的,需要我们在训练中不断地试验、高强度使用甚至破坏性使用,才能找准新生力量在作战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从平原到高原,从草原到戈壁。他们先后转战18省市,行程10万余公里,全面采集、检验装备体系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和缺陷,提出400余条改进建议被装备生产厂家采纳。

2015年盛夏,八百里瀚海,硝烟弥漫。一营新型单兵防空导弹实弹射击面临重重考验。

能不能打?“靶机高度XX米,每次投掷X枚红外诱饵弹。”听到条件,现场的一位专家质疑:“这可是极限,导弹出厂定型试验时条件也没有这么苛刻,能打上吗?”

要不要打?作为全军新型合成步兵营试点单位,各级关注度很高,有人善意提醒:“要不把条件降低些,打不好可丢面子!”

突击抢滩训练。杨再新 摄

“不试,咋知行不行?如果战场敌人这样,我们打还是不打!”该营官兵沉着应战、精确射击、首发命中。

真打、真练、真演,胜利之花在训练的“险峰”绽放。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红蓝实兵对抗演练在东北某演训场拉开帷幕。“蓝军”占据地利,已布下“天罗地网”。凌晨1点,该营接到指挥部命令,“6时前必须到达‘蓝军’腹地,配合主力发起总攻”。副营长陈晨率队出征,悄然突防,直插“心脏”。

总结讲评时,“蓝军”指挥员百思不得其解,这支“奇兵”究竟从何而来?陈晨淡然一笑:“见缝插针,利用封锁空隙无光条件下穿过去的……”空隙之处乃是冰雪路面,“蓝军”指挥员竖起大拇指。

翻开该营转型“日记”,新式火炮列装7天便组织实弹射击,无人机列装43天即按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侦察任务……4年多来,他们先后接收新装备数十种,均实现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夜训场上的一营战士快速前出。杨再新 摄

无经验无先例一切从零开始,新型力量在首创中突破——

集智创新助力转型

7月酷暑,天热难耐。一营与空军、陆航联合进行的火力打击演练在某训练场展开。

战斗开始,一营经过远程机动,悄然抵近敌前沿,利用多种侦察力量,迅速生成战场态势图。

支援作战的歼轰机、武装直升机巡弋待战。一营地面目标引导组迅速进至引导地域。“前方发现目标……”敌人毫无察觉,空气几乎凝滞。

营长宋恒哲带领营参谋研判敌情、分析态势,果断下令引导空中火力打击。很快,歼轰机、武装直升机在该营侦察小组引导下,对敌发起猛烈打击,重锤敲碎了敌防御外壳。随后,一营在空中火力掩护支援下,迅速夺占“蓝军”阵地。

营长宋恒哲感叹,能与战机共享数据,得益于部队装备建设飞速发展,更是营连指控装备信息化带来的结果。如今,该营实现了无线接入和要素组网,分队层面具备与其他军兵种互联互通能力,使合成营真正成为能够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联合作战单元。

现场观摩的一位旅领导说:“演练促进了从‘形联’到‘神联’的跨越,折射出联合作战、联合制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夜间实弹射击。刘议闪 摄

新型合成步兵营战斗力生成,离不开强烈的创新精神。几年来,该营坚持“围绕联合抓训练、聚焦联合强能力、着眼联合求突破”,紧盯制约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联合指挥、信息通联、空地协同、引导打击等重难点问题攻关探索,开创了新型合成步兵营多项全军先河。

“技术创新一小步,战斗力提升就是一大步。”在该营,人气最高的地方是“强军论坛”,官兵们围绕制约战斗生成瓶颈建言献策,“金点子”“小发明”层出不穷,一个个转型难题、一个个训练症结迎刃而解。

2015年深秋,该营成建制、成体系开进演兵场,全要素、全过程,接受实战性检验。讲评会上,原总装备部对其在“推进装备发展、建设新型力量、装备模式创新、作战效能鉴定”四个方面给予褒奖。

夜间快速前出。杨再新 摄

瞄准战场才能赢得战争,陆战先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转型是战争入场券

这是一营的首秀。

2015年11月,东北某训练场,一场合成营山地进攻实兵实弹演练在这里打响。

与传统步兵不同,新编制、新装备、新战法,赋予这支新型部队新的战斗力。经过“填补空白”式地反复探索和试验,战斗力到底如何?

导演部刚刚下达“演练开始”的命令,担负旅右翼攻击任务的一营趁“敌”立足未稳,营长宋恒哲率领新型突击车队直插“敌”防御纵深,速度之快,攻势之猛,令“敌”指挥员和导调观摩人员为之一震。

置身战场,一营的首秀令人眼前一亮:驾驭的某新型突击车处处彰显着其具有强大的机动性能和火力打击能力。

作为这次演习的主角,一营官兵既兴奋又紧张。不怕演砸,不怕出丑,打消顾虑的官兵憋足劲:“这一仗,放开打!”

凌晨4时03分,就在开局仅过3分钟的当口,一份“敌情”通报传至营指挥所。

“东南方向,发现敌武装直升机1架……”“启动雷达搜索。”很快,屏幕上1架敌机显露踪迹。隐匿在丛林里的防空导弹射手蒋文功屏气凝神,跟踪、锁定、打开保险、击发……只见1枚导弹拖着火舌命中“敌机”。

“以往作战,我们对空中目标打击能力有限;现在不同了,我们营装备有先进的防空火器,抵御防空的底气更足了!”宋营长脸上透着自信。

前方硝烟弥漫,步兵分队在武装直升机火力掩护下,一举撕开“敌”前沿突破口。工兵分队利用炮火掩护开辟通路,反装甲分队定点清除装甲目标,穿插迂回分队利用地形快速深入,一举歼灭机降之敌……6时整,随着2发信号弹升空,演练宣告结束。一名现场观摩的专家连连感叹:“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新型步兵就该有这样的超强战斗力!”

攻防打击震慑敌胆的能力让人眼界大开,快速机动出奇制胜的能力更让人拍手叫绝。

“3号地域遭敌袭击,命令你部迅速抵达该域,实施反击!”一场远程机动反击作战在某地拉开战幕。“按照一号战备方案执行!”正在进行分业训练的一营闻令而动,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战位,立即转入战斗状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营快速出动能力来自于聚焦实战的真打实备。组建伊始,“精细战备”成为营党委最先下力解决的难题。他们针对作战任务特点,围绕方案计划、装备物资、组织指挥、能力考评等8个方面把准战备节点,采取周有小拉练、月有营拉动等方式,实现备战与转型双轨并行发展。

“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是习主席对陆军提出的战略要求。这一要求顺应信息化战争特点,赋予陆军新的生命力。该旅旅长高金虎介绍说,“机动作战”,就是要跑得快、走得远,“立体攻防”,就是要上天入地、能攻善守,“机动”是核心,“立体”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营机动全部乘坐突击车,以作战编组形式行进,日行千里已成为现实。

旅长高金虎(左)、政委刘士秋与一营官兵共同训练。杨再新 摄

雨中前出。杨再新 摄

三连连长、全国人大代表降巴克珠给战士们讲解夜训方法。杨再新 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