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先进德国武器为何不援助最厉害盟友,日本“臣妾做不到啊”

做为军事盟国,德国和日本其实一直有武器和装备的交流,只是因为双方相隔太远,陆路海路都不顺畅,战争开始后又遭到同盟国的封锁,所以交易量不大而已。

战争末期的1944年,德日还进行了武器换原料的潜艇航行,纳粹德国总共向日本提供了五艘U型潜艇,日本也进口了雷达、鱼雷艇和潜水装备,还曾引进过梅塞施密特战机的戴姆勒奔驰DB601发动机,用于日式战机的自研。

今天的日本是一个工业强国制造业,匠人精神闻名于世。可是在二战当初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工业化的国家,然后在当年并非是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象征,而是廉价和品质差的代表。日本的工业生产当年并没有标准化流水线作业。而是大量的通过小作坊式的家庭作坊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在一线战争中,飞机活塞式发动机的气缸环,需要经验丰富的整备兵,用锉刀一点点把它装配上去。德国的武器装备从来都是以精密设计和制造闻名,这种基础上的产品拿到日本来肯定是没法有效的批量制造。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德国的武器是德国人根据自己作战环境进行设计的,比如虎式坦克车身非常的重装甲很厚,主炮口径非常的大,因为他面临着苏联强劲的t34和kv2坦克。这种设计拿到亚洲来,首先过厚的装甲显然是浪费资源也是资源贫乏的日本支撑不起的,其次过大过重的主炮毫无必要,亚洲国家不会有t34坦克这种东西……最后一点虎式坦克在苏联整天哀叹泥泞的道路,到了亚洲的战场上,基础设施和桥梁比欧洲还不如,恐怕彻底要寸步难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