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视阈下的新时代中国军队形象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莫斯科红场。解放军报社资料

形象构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力量编成趋于完善合理,军队国内外形象构建已经成为当下我军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现代影视传媒的飞速发展为我军形象构建提供宝贵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影视传媒视角下,新时代中国军队形象构建主要具备三点特征:一是涉军影视传媒的表现形式空前多样,二是涉军影视传媒的表现内容空前重大,三是涉军影视传媒的功能目标空前明确。

古往今来,形象构建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存在着先天固有差异,即便是在同一地域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知水平和立场观点也千差万别,因此针对同一事物所进行的形象构建在性质和量化标准上往往难以趋于统一。无论如何,形象构建对于形象本身依附的客观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正随着时代的深刻发展,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显示出愈发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军队的形象从一支军队诞生之日起便与之相生相伴,并随着军队的发展建设而在历史维度下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塑造良好的国内外形象,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影视领域一直是各国军队进行内外宣传工作时紧盯的一块传媒领域主战场,尤其是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立体化、智能化、多模态化趋势,在影视传媒视阈下探析新时代我军国内外形象构建的重要意义与主要特征,能够有效提升我军形象塑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认清我军国内外形象构建的重要意义

立功受奖。(资料图)

(一)是提升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美国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曾谈到,“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等软实力的来源是成就大国的部分因素。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还要看谁能服人。”新世纪以来,我军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军软实力建设较世界一流军队仍有一定距离。提升军队软实力建设,就必须注重军队的内外形象构建,通过构建一流军队的一流形象,对内提升部队士气、增强军人荣誉感和使命感,提升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体现军队的威慑力和人文精神,增强一支军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加深世界人民对这支军队的理解认识和认同;对友军体现价值认同和亲近友好;对敌实现战略威慑,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同时,强大的军事软实力对于妄图丑化我军形象、破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境外敌对势力构成一种强有力的回击和警示,对内亦能强化军民关系的纽带,提升军队的亲和力,可以更好凝聚国内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二)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形势所需

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认为,任何一个有军队的国家,都会赋予军队相应的使命。但是一支军队的使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动态发展。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的终极目的在于破除旧有规章制度、体制机制中阻碍战斗力生成的消极因素,锤炼部队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当前形势从不同层面对我军国内外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塑造良好的军内外形象,可以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持,更好服务军队战斗力生成。统计结果显示,我军新一轮军改以来,海外主流媒体及Twitter关于我军的信息共计超过11万条(数据来源:环球网Global Eyes全球媒体监测系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背景下,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军队国际舆论形象塑造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军队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头戏。

功臣之家荣誉。(资料图)

(三)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当务之急

习主席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军人是特殊的职业,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关键时候还得看人民子弟兵”,这已成为国人心里的一个信念。放眼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在强调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同时,注重提升军事职业的比较优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氛围。从一些实行职业化军队制度的国家来看,普遍采用社会认同、影视艺术、形象塑造等因素来激励军人冲锋陷阵,强化全社会对军队重要性和军人奉献的认知,形成普遍尊重军人的风尚。凡此种种,皆要求我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通过加强形象构建来提升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意识,提升我军文化软实力,促使我军核心威慑力与亲和力同步提升。

(四)是推动国际形象塑造的现实要求

习主席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这一论述对于在国际领域展示我军形象、提高我军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军队形象具有鲜明的关联性,其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延伸与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日渐频繁,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武装集团,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成为当前我军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队形象的内外联动性更加显现,军队在国内的形象认知能够迅速传播到海外,引起各国的关注。良好的国内口碑能够促进我军正面形象在国际上的传播,对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推动作用。一支军队只有赢得国内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国际形象。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军国际形象传播的对象——国际受众,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与沟通的对象,涉及与我国不同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社会制度和公众心理。必须更加重视国外和境外受众研究,深入进行受众调查,加强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和价值观等差异性研究,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的心理和信息需求。在传播内容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

二、新时代国内影视传媒中的涉军题材

战狼2海报。(资料图)

“传媒”是抽象名词,泛指信息传播媒介,包括通信、数媒、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闻、网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影视传媒涉及领域众多,基本上涵盖电影、戏剧、广播等形式的多模态传媒要素,由于形式立体鲜活、内容饱满充实、传播实效性强、受众覆盖面广而超越传统纸媒,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而表现出愈加蓬勃的生命力。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上稳定但仍存在风险挑战,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世界多极化进程遭遇逆流,这种现实情况让受众对我军更加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步入新时代之后,随着我军综合实力不断进步、作战体系和力量编成日趋合理、惩贪反腐取得标志性阶段胜利,社会上对于军队军人的关注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刺激效应使得国内影视传媒领域中涉军题材作品数量有所增加。电影、综艺节目中的军事题材作品日益增加,并在全社会引发持续关注。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线上线下引发了“现象级”关注,甚至在国外引起热议。《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空天猎》《我的战争》等一系列国产军事题材电影一改过往国产此类影片表现手法单一、叙事模式陈旧、流于政治宣教的问题,扭转了国内涉军题材影片的被动局面,把军人的使命职责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相结合,直面军人流血牺牲、战死疆场等客观事实,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凸显了中国军人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为了胜利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点击观看视频《战斗宣言》

除影片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湖南卫视联合推出的大型国防教育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也是近年来国内涉军影视传媒领域中的代表作。节目讲述了6-8位有年龄跨度,性格标签各异的明星,深入部队基层改变身份,在不同军兵种与年轻的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体验5天4晚的真实军营生活。这种宣传形式拉近了社会受众与军人、军队之间的距离,突出传媒产品的带入感、现场感和真实性,将中国军人日常战备训练情况与核心价值信仰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凸显了影视传媒对国防教育的重要价值。此外,中国军网八一电视近年来制作的《战斗宣言》《我宣誓》《中国力量》等17部阅读量破亿的“现象级”短视频,也赢得受众广泛认可、交口称赞。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目前国内涉军题材影视传媒作品中依然存在大量与提升部队形象、凸显军人价值、提高军人社会地位不相适应的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些影视传媒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一些涉军题材电影、电视剧缺乏对历史的基本尊重,在道具运用上与历史脱节,在战争场景设置上与史实相去甚远,甚至对于英雄人物误读误解、刻意抹黑,出现一些存在“雷人剧情”的所谓“抗日神剧”。

此外,一些涉军综艺节目在审查制度上存在缺陷,一些不合时宜、甚至存在政治错误的节目片段、知名人物话语流向社会,对军队军人形象构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互联网“大V”恶意炒作、国外敌对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境内外敌对势力联手策划相互勾结抹黑中国军队军人形象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拳打击的地步,急需国家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面加以完善,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从严审查影视传媒中的涉军敏感题材,军地联手共同占领影视传媒传播高地,携手塑造新时代军队军人的好样子。

三、影视传媒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国军队形象构建的主要特征

点击观看中国军网原创VR:带你走一走王继才的巡岛路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深入进行,随着我军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同步加强,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实践,随着文化传播与大众传媒蓬勃发展,我国涉军影视传媒呈现出新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涉军影视传媒的表现形式空前多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决定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军事软实力传播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一环。随着电影、电视、广播、戏剧的蓬勃发展,我国涉军影视传媒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空前多样,多种传播形式并生并存,传统与现代形式交相辉映,集合声音、影像、图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诸要素的多模态传播手段为涉军影视传媒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聚焦军队军人的一系列电影、综艺、戏剧、小品、记录片丰富了我军形象构建的方法手段,为国内外民众洞察中国军队发展建设提供了万花筒般的全域视角,完整呈现了我军正义之师、和平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有力塑造了我军官兵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军人形象,以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我军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当代军人好样子。

(二)涉军影视传媒的表现内容空前重大

新时代,我国涉军影视传媒在传播内容上贴近我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生动实践,聚焦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聚焦新时代以来我军遂行海内外非战争军事任务、聚焦新时代以来我军诸军兵种建设发展等重大主题,从而赋予了军事影视传媒作品以浓厚的“军味”,突出了我军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宗旨,展示了中国军人刻苦训练、英勇战斗、流血牺牲、鏖战沙场的形象,有效增强了涉军影视传媒作品的传播力、公信力、亲和力、震撼力、感召力。空前重大的现实题材,赋予涉军影视传媒作品强大的生命力,有利于引领国内观众走出历史迷雾、走进军人的职业生涯和内心世界,有利于纠正境外特别是部分西方民众对中国军队的固有偏见和错误认识,为我国的强军兴军事业在国内国际提供相对友好的环境氛围,从而助力我军在强军之路上行稳致远。

电影《红海行动》剧照。(资料图)

(三)涉军影视传媒的功能目标空前明确

涉军影视传媒必须突出“军”字当先,突出时代主旋律,传播强军正能量。新时代,我国涉军影视传媒的功能目标得到空前明确。一系列涉军影片高举爱党爱国的伟大旗帜,从党史军史中充分汲取养分,树立起革命军人洋溢着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虎虎生气的时代先锋形象,生动刻画了中国军人敢打敢拼、不畏牺牲、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作风,宣示了中国军人捍卫世界和平、维护人类尊严的神圣使命。对内在普及国防教育的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尊崇军人、爱戴军人、拥护军人的国民价值选择;对外展示中国军队、中国军人过硬的军政素质和战斗作风,重申我军捍卫世界和平的奋斗目标,积极破除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为实现强军目标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全球文化多样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一定变化。网络调研结果显示,国际舆论对我国军队的建设发展和舆论塑造的制约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军事海外传播体制不健全,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手段和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而海外中文媒体及中文媒体海外版天然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背景优势,可加速搭建军事领域舆论宣传引导阵地,推进我军国际舆论形象转型。总之,国际舆论场博弈和互融的媒介平台不容忽视。

四、总结

积极构建我军国内外形象是提升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形势所需,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国际形象塑造的支撑保障。真诚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持续关注影视传媒与我军形象构建的内在联系,深入推进影视传媒在新时代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助力我军形象的海内外建设,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军事软实力的宝贵支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