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深潜330.2米海底纪录,他愿以生命换生命!

几天前,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10月31日晚,随着浮吊船的吊索缓缓提升,坠江的公交车整体被打捞出水。

而在整个救援打捞过程中,最值得我们注意也是最功不可没的一群人就是潜水员。

由于水深加环境复杂,这次水下工作难上加难。水深73米左右(压力凌驾标准大气压的7.3倍),人要承受水面上8倍的大气压,相当于一个70公斤重的成年人承受超过500公斤重的重量,满罐的气瓶只够用几分钟。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利用专业氦氧潜水技能。

因为氦氧潜水功课时间很短,潜水员每次功课时间在35分钟左右,并需要5到6个小时来进行水下减压和减压舱减压。

这一事件让我们再次真实地感受到救捞人员是多么令人尊敬。

高危、高压、高难,潜水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今天,我们就带你认识这样一位被称为“水中蛟龙”的潜水员。

饱和潜水是实现深潜水的关键技术,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具备大深度饱和潜水能力。而今天这位主人公,创造了目前我国海军饱和潜水纪录——330.2米!

点击视频观看↓↓

(来源《军旅人生》)

张恒银,现任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机动救捞中队班长。身高1.85米的他本身并不适合这个职业,但他就是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也可以。13年来,他将全部身心沉到看不见阳光的世界里,把生命和蔚蓝色的大海紧紧联系在一起。

300米是世界上大多数潜艇的极限深度,更是潜水员作业的“生命禁区”。2014年,张恒银从近百名潜水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参加300米氦氧饱和潜水试验的4名潜水员之一。

在300米的水深,潜水员身上要承载3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载30公斤的负荷。试验开始后,张恒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头痛欲裂、精神恍惚等症状。为了完成任务,他只能靠着超强的毅力,进行自我调节。

经过18个小时的持续作业,饱和加压顺利完成,张恒银和队友们打开舱门钻出潜水钟,开始巡潜。当身体暴露在深海中的那一刻,他的身上承受了巨大的负荷。最终,他战胜了超高压环境和恐惧心理,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一举创造了国内潜水的新纪录。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发生翻沉事故。正在休假的张恒银被召回部队参加救援。在无法预知危险的前提下,张恒银第一个请求下水。水下历时74分钟,张恒银完成了这次打捞,为首长决策提供了依据。这时人们才发现,张恒银手上有几道很深的伤口,已经肿胀发白。

13年的潜水生涯,张恒银先后执行了20多次重大任务,荣立了个人一等功。从水库封堵排险到失事飞机打捞,从海拔4600多米的沱沱河失踪人员搜救到水下安保,他在艰难的救援中一次次拼尽全力,在彻骨的寒冷中一次次与死神过招。

张恒银说:“只要人民需要,我愿以命换命,潜入更深的海底,挑战更大的难度,执行更艰险的任务。”

潜行在水下战场,面向深蓝挑战无限可能,这是张恒银一生的执着与追求。

向他们致敬!

(作者:杨学娟)

来源:“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学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