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坦克兵战术详解:号称世界第一的90式主战坦克这样打炮

“我们能准确击中3000米外的一个汽油桶!”这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王牌坦克部队—第7师团,绰号“虎子师团”经常拿来炫耀的成绩。该师团列装了曾名列世界第一的90式主战坦克。

按照防卫省所谓“动态防御”的要求,第7师团开始更多地纳入驰援冲绳防务的“有事行动”训练内容。对于这支神秘的东瀛装甲集团,我们不妨从他们的训练中了解其战斗力。最近日本刊物登载军事专家星野诚一的文章,具体讲解了包括第7师团在内的日本坦克部队的作战模式,其中第一条便是如何做到射击“先发制人”。

像宫本武藏那样“修行”

大家都知道美国西部片里的快枪手的厉害,先开枪的一方不仅可以震慑对方,说不定还能把对方撂倒在地。以前的经验也说明,不论火炮还是导弹,最重要的是“先发制人”,然而日本陆上自卫队所面对的敌人不光是坦克,如此一来,陆上自卫队就得不断提高自己坦克先于敌人进行攻击和“一击致命”的能力。为此,除了提高坦克的攻击能力外,坦克兵的熟练程度自始至终也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第7师团坦克兵的训练体会,即便是计算机自动控制射击的90式坦克,从遭遇敌人到发射第一发炮弹一般也需要10秒左右。不过一旦炮弹打出去,即使敌人在运动中,命中率也会达到70%以上。换句话说,“先动手者必胜”。美军的研究也证明,坦克交战中,先开第一炮的一方歼敌的概率达到80%。

不过即使你先开了火,有时候你的对手未必只有一辆坦克,因此获胜的必要条件是:“对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一击,而且这一击必须瘫痪目标。”这就要求坦克手必须要经历宫本武藏(日本战国末期的剑术家)式的“修行”和“磨练”。事实上,日本坦克兵的训练正是以世界最高水平为目标的。当然,日本坦克部队不能忽视的是,假想敌的坦克射击精度正在不断提高,而射程300米的单兵火箭筒、射程1000米的无后坐力炮和射程3000米的反坦克导弹等武器也非常普及,令未来的战场步步惊心。

那么,当日本坦克遭遇敌人时应该首先攻击谁呢?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作战手册是这样写的:“从威胁最大的对手开始攻击!”所谓“威胁最大的对手”,是指距离自己最近的敌人,如距离在500米(含以内,下同)的手持火箭筒的步兵,或距离在3000米、装备125毫米炮的主战坦克,或距离在3000米的反坦克导弹阵地。

要是对手同时出现,日本坦克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时,坦克车长的判断就变得重要了,而正确的判断基于三大指标:“敌人发现我们没有?”“敌人瞄准我们没有?”“敌人向我们所处位置开火没有?”这其中,车长最重要的判断力就是能在瞬间洞察敌方阵营中,谁已进入对自己的攻击姿态,自己稍一迟疑,就可能送命。

直瞄射击

面对敌人时,日本坦克兵经常使用“战斗瞄准射击”开火方式(日文译作“零距离射击”),即“直瞄射击”。此法只限于一定距离内使用,主要利用炮弹水平弹道。射击时,首发炮弹已事先装填,用炮长瞄准具在预估范围内直接射击,与普通步枪射击方法相同。

以日本陆上自卫队装甲兵主力坦克74式坦克为例,当使用脱壳穿甲进行“战斗瞄准射击”时,坦克车组先要事先设定好1600米射程,然后只要一发现敌方坦克炮塔或车身就瞄准开火。只要敌我坦克距离在这一范围内,命中率非常高。原因是74式坦克的105毫米脱壳穿甲弹在此距离内的弹道近乎水平,高度差不超过坦克目标的高度。若换用高爆反坦克榴弹,则要把攻击距离压缩到1100米内,因为该弹药的炮口初速要比脱壳穿甲弹低一些。

那么在坦克炮瞄准的时候,日本坦克兵主要瞄准敌方坦克什么部位呢?按照日本陆上自卫队教案,炮手要瞄准目标的底盘,即准星要对准目标与地面接触的部位,由于地形或草木等地物影响,有时会很难瞄准。

之所以把准星对准底盘,主要考虑到瞄准目标底盘射击,炮弹要么命中所瞄的地方,打不中也会落在目标近处,而不会从目标头顶飞走。如果炮弹落在目标近处,日本坦克车组就会迅速意识到没有命中目标,并发现瞄准基线偏离目标多远,从而据此快速“二次瞄准”,赢得补救机会。如果对准目标中心射击,一旦脱靶,炮弹可能会从目标头顶飞走而落在远处,那么补救开火所需要调整的步骤和时间就会大大延长,这样自己的处境就极其危险了。

“战斗瞄准射击”也适用于日本更先进的90式和10式主战坦克,这两种坦克装备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不但具备“猎-歼”能力,还具备在行进间自动跟踪瞄准能力,可在一定距离内无需解算射击诸元而直接开火,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命中精度。

至于坦克的夜战射击问题,由于装备有热像仪,因此日本坦克的夜间射击方法大体与昼间一样,不过细节有所不同。日本坦克用热像仪的工作距离大致在1500米以内,坦克炮手一发现目标就可瞄准其底盘开火,其开火步骤“炮长瞄准具的热像仪搜索-激光测距机测距-目标锁定-开火”与昼间大致相同。

赢得“第二炮”的机会

战场上的意外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如果第一发没能命中,就要保证有机会再开第二炮,确保摧毁(或者瘫痪)对手。因此,尽快修正弹道并迅速开炮就变得异常关键。

陆上自卫队坦克车组最常见的弹道修正方法是“直接修正法”,每个坦克兵都要对此耳熟能详。此法步骤是炮手先确定好首发弹的弹着点在瞄准镜内刻度的具体位置,然后把这一刻度位置移到目标底盘位置,发射第二发炮弹。不过日本坦克所用炮弹初速极大,很难目视确认弹道,且开炮时后坐力会影响同步观瞄(由于开炮时有冲击,炮手无法把脸一直贴在瞄准具上),还有火药烟雾的影响。如果使用穿甲弹(AP),由于该弹在命中时不会爆炸,所以坦克兵观测起来会更加困难,比如90式坦克使用120毫米主炮时,即使发射初速较慢的高爆反坦克榴弹,其初速也达到1140米/秒,是音速三倍多,只有视力特别好的老炮手能在1500米内使用直接修正法。

如果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其初速更高,达到1650米/秒,直接修正法的使用就变得更困难了。因此,掌握其它的瞄准方法就非常必要了。其中一种方法是:如果能确定炮弹是落在目标前方还是后方的话,坦克车组以50米为单位逐次改变射程,直至命中目标。也就是说,如果炮弹落在目标后方时,就往前瞄50米,如果炮弹落在目标前方,就往后瞄50米。

另一种方法叫作“目标图示法”,在瞄准具镜内,目标坦克可见部分的高度会显示出来。

比如,日本坦克兵在1 500米的距离上发现一辆俄制T-72坦克并开火。由于敌方没有发现自己,所以可以进行精确瞄准,炮手把准星瞄到目标高度的中心点上。此法在战斗瞄准中也非常有效,如果首发炮弹瞄准了目标的底盘但从目标头顶飞走的话,下一次就瞄准目标中心开火,因为两次开火间隔只有5~6秒,如果敌方是侧对着自己的话,在它调整到攻击姿态之前,就可以发射出第二发炮弹。

综上所述,战斗瞄准射击是日本坦克兵在面对最厉害的敌人时“先发制人”的技术,而且即使第一发炮弹没有命中,只要能清楚确认弹着点的位置,就可以使用“直接修正法”快速发射第二发炮弹。正如日本陆上自卫队坦克兵《战斗瞄准》手册最后两句箴言所言:

“先开火!”

“迅速进行修正射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