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子弹独一无二:虽然口径相同 却不能用进口枪械发射

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组建"水陆机动团",并从美国引入AAV-7两栖装甲车之后,后者附带的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MK.19也就一并进入了日本陆自的装备序列。

但即便日本陆上自卫队早就拥有96式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同口径的MK.19还是只能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弹药——原因很简单,因为二者的弹药虽然口径相同,但规格完全不通用。确切地说,眼下日本陆上自卫队大部分和西方盟友"口径相同"的枪械,其弹药规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为演习中开火的62式机枪,该枪各项指标已完全落后。

可以这么说,在战后日本自研轻武器的道路上,特立独行的弹药标准就一直如影随形,伴随着日本国产轻武器。就以日本战后第一款自动步枪64式举例,其使用的弹药虽然在外形上同属北约7.62X51规格,但其弹壳内的装药量却只有北约标准的9成。

当然,较少的装药使得64式步枪,以及其衍生的62式机枪、74式机枪都拥有较小的后坐力,更易操作,也回避了上述枪械机械耐久性能不足的问题。

图为使用M24狙击步枪的日本陆上自卫队员。该枪使用标准北约7.62X51弹。

但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不得不引入美欧原产的北约规格枪械之后,这些枪械的弹药后勤就成了大问题:长久以来,全世界只有日本自己在生产装药标准为90%的减装弹药,而这些弹药并不能被诸如M24狙击步枪、M240机枪之类的北约标准枪械使用。

因此,日本只能在弹药后勤体系里再建立一个专属服务这些枪械的分支,专门为它们提供北约标准的弹药,这不得不说是"给自己找麻烦"。

图为使用米尼米机枪训练的陆上自卫队员。

当然,和日本防卫省高层希望把进口枪械(狙击步枪,机枪)维系在小规模范围内的想法背道而驰的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基层和精锐在尝试了外来武器后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却上文提到过的,使用北约7.62X51中口径弹药的M24狙击步枪和M240机枪,以及使用40毫米杀爆榴弹的MK.19之外,日本陆上自卫队还计划将基层的班排压制火力全都更换为比利时进口的米尼米机枪,而该枪使用的5.56毫米北约弹同样不在日本现役弹药序列。

图为在美国境内接受训练的日本陆上自卫队员。

总的说来,在当前的装备结构下,日本陆上自卫队要想维持基层轻步兵的正常战斗力,则至少应当保证4种步枪/机枪弹药、3种手枪/冲锋枪弹药的供应。而这些弹药大多用途相同、使用条件和场景相同,唯一的不同就在于使用它们的枪械是"日本国产"还是"海外进口"。

而事实上,在唯有"减装弹"适配日本国产枪械的荒唐事实中,唯一受益的就是制造减装弹药的日本国内企业,但为了保住所谓的"弹药国产能力",日本自卫队无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图为带包装的日本7.62毫米M80弹药,注意下方的减装弹字样。

换句话说,为满足轻武器制造业,乃至各弹药生产点的"综合利益","从大局出发",日本自卫队被迫向实战能力做出了极大的妥协。试想一下,在西方能够和突击步枪互换弹药,甚至是拿起AR系列弹匣"直插"使用的米尼米机枪在进入日本之后,若打光自己的专属弹药就只能对着陆上自卫队普遍装备的5.56毫米减装弹"望弹兴叹",沦为一根烧火棍——这样的武装力量还谈打什么仗?不过就是经济官僚们"打小算盘"的牺牲品而已。(利刃/TO)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