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80后”消防装备技师的烈火青春

王宏利今年34岁,从18岁入伍当兵到现在,他从事消防工作已经整整16年了。

期间,他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40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财产价值5000余万元。

“危险和成就感并存。”回顾16年的职业生涯,这是王宏利最大的感受。

“火场上是瞬息万变的,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很多时候消防员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再危险我们都得上,因为这就是消防员的职责和使命。况且,这个职业带给我更多的是灭火救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王宏利说。

现在,他是金川区镍都消防救援站的装备技师。这是每一个消防队伍里不可或缺的人,他们负责管理、养护、维修各类消防装备,保障每一件出警装备都状态良好,确保在执行任务时能顺利发挥出装备功能,保障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这个岗位非常关键,因为每一件设备都是救人于水火的利器,是战友们面对危害时冲锋陷阵的伙伴。”王宏利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在担任消防站装备技师一职后,他认真履职,处处以队伍装备建设为重,不仅刻苦学习消防装备理论知识,用心维护每一件消防装备,还自主设计了一些消防器材。

在消防站的装备器材库中,有一个看着普通实则非常实用的电动平板推车,便是王宏利自主设计的。那是2014年6月,全省消防队伍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在永昌县的一座大山里拉开序幕,从实战出发,需要将参战器材运送至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因现场道路崎岖不平,当时所准备的简易运送装置全部失效,战斗员只能用手拿肩扛的方式远距离运送器材装备,这样不仅消耗体力,还影响集结和救援的速度。归队后,王宏利前思后想:如果能设计一款符合消防实战需要的电动推车就好了。于是他尝试着自己设计,专门请来专业的车工帮忙制作,经过几次实验,由他发明的“电动平板车”成功了。此车专门用于在地震救援现场运送消防救援装备器材,不仅能大大的节省救援人员的体力,还能有效提高战斗力。

同样的巧思,不胜枚举。去年9月,在永昌县河西堡镇开展的甘肃省消防救援队伍化工灭火演练中,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此次演练用的泡沫比较多,他发现战友们在向消防车内加泡沫的时候,需要利用二节拉梯搭在消防车上,再用水带套上200公斤的泡沫桶滚上去,或者利用抢险救援车的吊臂将泡沫吊上车。这样不仅速度慢,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他设计了一款泡沫填充装置:一根长管插入泡沫桶底部,长管上部与泡沫桶口丝扣相连接,利用容器的密闭性向泡沫桶内充气,将泡沫压入消防车里,实现了泡沫桶在地上就能将泡沫加到车里。这样不仅保证了消防员的安全,又提高了填充的速度,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王宏利还把练好维修技术当成自己一项重要的使命,消防站的任何器材装备出现故障,总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也因此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装备神医”。几年下来,他为车辆装备器材排除故障多达千余次,不仅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装备维修经验,同时也为队伍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资金。

凭借着过硬的基本功与娴熟的技能,王宏利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在全省岗位练兵大比武中获得装备组个人第一,在甘肃省首届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装备组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还被授予全省公安消防部队优秀装备技师、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岗位练兵先进个人、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金昌工匠、金昌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记者:刘欢欢

编辑:于菊花

责任编辑:康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