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通信保障 “四川造”无人机驰援抗震救灾累计飞行32小时|泸定“9·5”地震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造成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部分通信受损。

9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9月5日至7日,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双尾蝎无人机紧急驰援泸定县、石棉县抗震救灾工作,出动四轮次,在中国卫通大力支持下,共计为震中通信阻断区域的2万5千余名用户提供了电信、移动和联通的通信服务。

据介绍,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应急管理厅高度重视,立即依案启动应急通信保障二级响应,紧急调度腾盾科创双尾蝎无人机飞赴受灾区域,执行灾情广域巡查并实施公众通信覆盖任务。5日17时,双尾蝎挂载光电侦察吊舱、空中基站设备在自贡凤鸣机场起飞。18时40分,无人机飞抵磨西镇,抢险救灾指挥和受灾群众手机通信陆续恢复,并第一时间收到了提醒短信。

6日0时,按照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的统一部署,腾盾双尾蝎无人机第二轮次出动,执行夜间应急通信保障任务。6日2时,无人机飞抵泸定县湾东村堰塞湖区域上空后,即刻实施应急通信保障,恢复受灾群众手机通信。同步开展灾情广域巡查,监视湾东河(大渡河支流)沿岸滑坡阻塞河道情况,并将实时画面传回位于成都市的指挥控制中心,为决策部署下一阶段救援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6日11时40分,腾盾双尾蝎无人机第三轮次出动,重点为石棉县草科乡提供应急通信保障服务。7日10时40分,腾盾双尾蝎无人机第四轮次出动,重点为石棉县王岗坪乡、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提供应急通信保障服务。截至7日19时20分,双尾蝎共出动四轮次,累计飞行32小时,在中国卫通卫星资源的全力保障下,为震中通信阻断区域的2万5千余名电信、移动和联通用户提供了必要的通信保障。

据介绍,驰援抗震救灾的双尾蝎无人机,翼展20米、机长10米、机高3.1米,最大航时35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大升限10000米,最大速度280公里/小时,是全球首创的双发大型高端无人机系统,已率先并多次完成空中基站单网、全网应急通信技术验证和飞行测试。此次快速响应、跨区域与不间断的为抗震救灾现场提供空中支援和通信保障,使得大型无人机深度融入应急救援、通信体系成为了现实,进一步丰富了商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使用内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