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南昌舰:不负重托,深蓝航迹写忠诚

海军南昌舰奋力推进转型发展——

不负重托,深蓝航迹写忠诚

■刘彬  杜钰

金秋时节,大洋深处,海军南昌舰犁过波光粼粼的海面,全速前进。机舱内,主机技师于德刚正在执行检修任务。他拿出小本子,一一记录下各项参数。尽管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多年,各项流程也早已烂熟于心,但于德刚依然一丝不苟。经排查,战舰主机性能完好。

走出机舱,于德刚擦去脸上的汗水,高兴地说:“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战备训练,不负重托、再立新功。”

2020年1月,新一代南昌舰光荣入列,标志着人民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先后突破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前不久,一场实战化联合演习在某海域展开。随着战斗警报响起,南昌舰官兵迅速冲向战位,全神贯注操纵装备。一时间,口令声、按键声此起彼伏。片刻,炮弹精确命中靶标。

演练结束,南昌舰随即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我的强军征程”故事分享会。官兵纷纷登台,讲述强军故事,分享成长经历。大家表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身为英雄舰舰员,必须始终保持冲锋姿态,精武强能、苦练精练,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以实际行动喜迎盛会。

入列以来,南昌舰以“出航即出征”的战斗姿态,先后完成10余项重大任务。在官兵眼中, 南昌舰不仅是勇闯远海大洋的“海上先锋”,更是锤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最好平台。

一次,南昌舰奉命执行某导弹实射任务。对空长倪玉卓带领官兵围绕特情处置、人员协同配合等方面奋力攻关,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并创造多项纪录。

“南昌,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曾有两艘英雄战舰以此为名;101,是人民海军首艘驱逐舰用过的光荣舷号。我们一定要传承英雄血脉,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该舰领导说,作为新一代101舰舰员,官兵始终牢记统帅嘱托,奋力推进转型发展,决心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起锚再出征,南昌舰官兵庄严承诺。

一艘新型战舰的时代航迹

■杜 钰  王泽洲

南昌舰犁波踏浪,快速向目标海域航行。王游 摄

晨光洒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中国多艘战舰劈波斩浪驶向更远的大洋。

不久前,在某海域参加“东方-2022”演习的南昌舰进行对空实弹射击演练。随着战斗警报响起,南昌舰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奔赴战位。在海面风力较大的条件下,官兵根据指挥所传来的目标信息,迅速装订各项参数,果断按下发射按钮,百余发炮弹瞬间倾泻而出,数千米外的伞靶应声坠海。

入列2年多来,南昌舰以“出航即出征”的战斗姿态,跨越南北40多个纬度,航行近7万海里,完成10余项重大任务,留下一串闪亮的航迹。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南昌舰官兵士气高涨、斗志昂扬,积极投身练兵备战,探索新战法、升级新战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

海浪拍打船舷,浪花飞溅到南昌舰的甲板上。再过一段时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于景龙满怀期待。

“这个人就是我!”于景龙指着舰上活动室墙上的照片兴奋地说。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上,于景龙与南昌舰战友们光荣接受统帅检阅。那一刻,于景龙胸膛里激荡着从未有过的豪情。

在人民海军驱逐舰中,它是当之无愧的新一代“旗舰”——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既是作战平台又是试验平台,南昌舰给每一名舰员带来的是全新挑战。于景龙与战友们需要加倍努力创新攻关,用一次次试验、一组组数据不断提升战舰的战斗力。

那一年,南昌舰还是一张蓝图,于景龙与战友们就开始为未来战场筹谋。他们热烈讨论着如何让口径上百毫米的舰炮、射程更远的舰载导弹打得更准。

学习,成为于景龙的第一要务。为了能在实战中更好地驾驭新型武器,于景龙与战友们一起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打赢本领。在讨论中,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射商”的概念,对官兵射击品质与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码头上,于景龙常常凝视着南昌舰舰艏侧面的白色舷号“101”。“在所有海军官兵心中,‘101’这个数字意义非凡。”在于景龙看来,能够在舷号“101”的战舰上服役,光荣又自豪。

南昌舰通道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 每次路过标语,于景龙都会为自己打气:“奔跑在科技强军的时代赛道上,我必须要用‘第一’的标准迎接挑战。”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前不久,一场实战化演练展开。“开始主炮射击!”从指挥所接收命令后,主炮指挥仪技师史晓军立即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和目标靶船摇摆幅度及时校正主炮射击偏差,并保持对目标的稳定跟踪。

“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史晓军果断按下发射按钮。只听一声炮响,远方靶标处腾起数十米高的水柱。

“战舰在塑造我们,我们也在塑造战舰”

驾驶室内,信号班班长张昊翔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在这里,张昊翔能够看到前方“开阔水域”。

“我们开足马力、全速前进,驶向一片从未探索过的‘开阔水域’。”张昊翔信心满满地说。

犁波踏浪,驶向深蓝。南昌舰的“脉络图”记录着他们“全速前进”的航迹——

入列不到3个月,完成第一次主炮实弹射击考核;入列当年完成全训考核,探索的多项经验成果被推广运用;入列不到2年,便担任编队指挥舰执行战备巡逻任务……

“随辽宁舰航母编队出海、担任指挥舰出国联演……随南昌舰不断刷新纪录,也丰富了我的军旅生涯。”回想起与南昌舰一起征战的经历,张昊翔感慨地说,“南昌舰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们都是亲历者。战舰在塑造我们,我们也在塑造战舰。”

“我们面前的‘水域’足够开阔,能有多大作为,取决于你自己想有多大作为。”对张昊翔而言,他脚下的战位就是一个闪亮舞台,只要足够努力,每一步都闪着光。

人民海军历史上,曾有2艘战舰以英雄城市南昌命名。第一艘南昌舰是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的护卫舰,仅有千余吨,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海军的主力战舰。第二艘南昌舰接过接力棒,与诸多战舰助力人民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见证了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征程。如今,第三艘南昌舰正陪伴人民海军勇闯更为广阔的大洋。

3艘南昌舰的迭代升级,是人民海军7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一代舰员和一艘战舰开启了加速成长之路——

实兵对抗,南昌舰与多支参演舰艇联合作战,先后完成海上战斗补给、联合反潜等任务,体系转型的新动能充分释放。

他们总结形成了“装备读卡制”“综合射频使用策略”“判情三步法”等经验做法,得到推广运用。

看着南昌舰踏浪远航,张昊翔感到非常自豪——站在新质战斗力建设的最前端,可以感受到未来的无限可能,触摸到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强劲脉动。

得知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张昊翔的干劲更足了。“遇见好时代,有幸能够在中国最先进的驱逐舰上服役。”他同样期待,未来这艘万吨级驱逐舰在他们手中发挥出更大战斗力,为部队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昌舰让我懂得了成长和担当,我一定要为南昌舰争得更大的荣光”

今年6月,南昌舰迎来下水5周年纪念日。短暂的庆祝后,主炮弹药兵胡嘉豪立刻返回战位,为接下来的实弹射击做准备。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演习任务,但这一次他依旧心潮澎湃。

演习那天,熟悉的场景呈现在胡嘉豪的眼前:舱外,隆隆炮声响彻海天,远处火光四射。

不同的是,胡嘉豪早已没有了第一次参加演习时的焦虑感。任务当天,胡嘉豪熟练地完成射击准备工作。“首发命中!”胡嘉豪的脸上露出喜悦笑容。

2021年3月12日,是胡嘉豪到南昌舰报到的日子。帅气的水兵服,阵阵的波涛声,让他对大海充满向往,也让他清晰地听到了梦想的召唤。

一个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响起:“赶上了海军快速发展的好时代,处处都是机遇,必须努力抓住。”自战舰出海执行任务那一刻起,胡嘉豪头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被专业学习、装备检修等工作填得满满当当。

搏击风浪,走向深蓝,是战舰与水兵共同的使命与荣光。“在风浪中适应风浪,在搏击中战胜自我。”回望成长之路,胡嘉豪感慨地说,“自己的幸运在于,能够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共振起舞。”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奔赴梦想的路,要用拼搏去抵达……”最近,在喜迎盛会的热烈氛围中,南昌舰组织官兵开展“喜迎二十大、我的强军征程”故事分享会。站在甲板上,胡嘉豪自豪地对大家说:“南昌舰让我懂得了成长和担当,我一定要为南昌舰争得更大的荣光。”

刊于9月22日《解放军报》1、5版

来源丨解放军报、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