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战士”为何意志消沉?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欢迎收听西陆夜读“关山月”。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和平年代的军人来说,胜败常常在一场演习、一次比武中。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从折戟中反思、于失败中奋起,去迎接下一场胜利。

今晚的“关山月”,让我们继续聚焦党的二十大代表、“铁锤子红军旅”侦察连长袁锋,了解他军旅生涯中两次比武的传奇经历。

“铁锤”之锋(二)

作者:孙利波   主播:朱 勇

校场胜败

原兰州军区组织军事训练创破纪录比武竞赛的消息,让袁锋内心澎湃。

那是2012年冬天,彼时的袁锋已经回到团里,成为一名中士,也是颇受这个步兵团领导器重的训练教学骨干。这个已经靠努力赢得军旅地位的战士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渴望充满挑战的人生,果断报名参加了400米障碍项目。

6年前的冬天,刚到这座营盘时,袁锋还是个“菜鸟”新兵。6年后,袁锋又像新兵一样默默开始了备战,就连下雪也泡在训练场上。袁锋说:“打仗不会选择天气,比武也是一样。”春暖花开时,师里组织选拔,袁锋跑了1分45秒,进了集训队。

集训队负责人告诉队员们:“05年兰州军区组织过大比武,当时400米障碍的成绩是1分38秒。”

就像世界上最顶尖的百米飞人成绩提升0.01秒都如登天般艰难一样,袁锋觉得1分45秒已经到了自己的极限,1分38秒是那么遥不可及。

袁锋没有望而止步,他一边保持着体能训练的强度,一边从过云梯、跃高墙等每个环节做起精细抠动作,每天至少跑10次400米障碍。挑战极限何其难,多数时候他都收获着失望,最长时连续一周成绩都不见起色。但就像奥运赛场上的百米飞人一样,哪怕0.01秒的成绩提升,都会让袁锋兴奋不已,觉得苦累是值得的。

1个月后,集团军选拔考核,袁锋跑出了1分41秒,全集团军第一。袁锋信心更足了,他说那阵子训练是“拼了老命”,从障碍场上下来,常常眼目和思维是清醒的,但腿脚发软,完全不听使唤,有时在跑道上边跑边吐。那段时间,袁锋体重下降了20多公斤,训练成绩却不断突破。跑到1分38秒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有比肩前辈的能力。当最好训练成绩达到1分30秒时,他认为自己对金牌志在必得。

现实往往不遂人愿。比武竞赛地点在遥远的新疆,与袁锋所在团驻地有近2小时的时差,他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身体状态。比武那天,起跑后袁锋感觉并不好,跑完人都是懵懵的,1分35秒这个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成绩,他心中很不满意。结果印证了他的担心,兄弟部队一位战友跑出1分32秒夺得金牌,袁锋屈居第二。

没有带回金牌,回到团里的袁锋一度失落消沉。为了这次比武,他的脚上、膝盖、腰上都有不少伤疤,由于过二栏板时需要先挂脚、再跪姿上板,他的小腿皮肤正面从膝盖到脚踝都蹭得油亮,不见一根毛发。连队干部安慰他,劝他休假调整调整。

那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袁锋首次回到老家汶川。地震中家中的房屋变成了废墟,在政府帮助重建的新居里,袁锋想方设法在父母面前尽着孝道,但父母还是觉得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儿子“心里藏着事”。

返回时部队在贺兰山下驻训。战友们惊讶的发现,袁锋又开始练了。晨曦微露时他早早起床换上沙背心,完成训练后又和连队一起出早操。每当夕阳西下,天苍野莽的戈壁滩上,总有一个老兵拖着长长的剪影,坚定地奔跑着,像是与晚风荡起的沙尘进行着倔强的斗争。

塞北扬名

步兵团的袁锋,敢不敢和特种兵同场比拼?

2013年,团领导拿着全军特种兵比武选拔的通知征求袁锋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

选拔地点是在大名鼎鼎的某特战旅。当一名特种兵,是许多士兵的梦想,袁锋也不例外。袁锋到特战旅报到后,才知道和他一起参加选拔的有来自全集团军的150多个训练尖子。1位身着特种兵迷彩的军官来选人,几个身型健壮的战士很快被挑了出来,相对偏瘦的袁锋并未入其法眼。

150多人和特战旅的战士一起被分成了三队,分别是主力队、候补队、预备队,袁锋处在参加比武机会最渺茫的预备队。被轻视,让他心里很不爽。他暗暗发誓:非要练出个样子让你们瞧瞧,死我也要死在训练场。

但不爽归不爽,陌生的特战训练课目,让袁锋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挫败感。伞降渗透、综合战斗技能、城市反恐、目标侦察等等,都是他以往训练中从未接触过的。

打特种射击时,袁锋头回见到B手枪长啥样,人生头一遭体验边跑边射击。射击教官也笑言,袁锋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打完跑过去看靶,看完靶子第一个跑回来(打“光头”不用糊靶纸),射击成绩倒数第一。

攀登训练,10米高的墙,特战旅的战士十几秒就嗖嗖上去了,袁锋用了1分24秒才上去,站在楼顶往下看,他整个身子都在抖。

有一次攀登时双手没抓牢,后背着地重重摔了下来,起来一看,保护手地手套被磨穿,手掌心的皮全部抹掉,往外渗着白色液体。那一刻,莫名的疲惫和无力感袭遍袁锋周身。一位队员劝他:“你又不是特种兵,专业不对口,回团里去继续当你的典型多好,何必遭这份儿罪?”袁锋似乎听了进去,回到宿舍拨通了团长的电话,话还未及说出口,团长一句“好着呢吧?全团都等着你的好消息”让他打消了放弃念头。

挂掉团长的电话,袁锋喃喃自语说:“这下把自己逼上梁山了。”

面对训练中的这些窘境,袁锋没有气馁。教官队伍中云集了像魏巍、刘近、陈明这样一批全军闻名的顶尖特战队员,袁锋决心磨掉几层皮,好好长些“真本事”。

袁锋认为自己与特种兵的差距不在体能,主要在技能。他这个在老部队算是“响当当人物”的训练尖子,在特战旅的“猎人基地”里虚心当起了小学生。

练攀登,他不但全副武装,还像往常一样沙袋和沙绑腿傍身,一遍一遍地爬上去、滑下来。他在宿舍床上挂了根攀登绳,每天睡觉前、起床后都要练上几遍动作。随着成绩的进步,他向特战旅一名攀登高手发出挑战,竟然以微弱优势赢了。那次挑战成功后,袁锋感觉特战旅官兵们看自己的眼神有了变化,那是认可的眼神。

练射击,特种兵在前面打实弹,他拿着枪跟在后面一招一式学动作。为了提高距枪瞄准稳定性,他把沙袋吊在枪管上练肌肉记忆。由于每天扣扳机动作太多,他的右手食起了水泡。成绩显著提升,经常是步枪、手枪、B手枪轮番打一遍,每次都是“大满贯”。

在烈火试金般的魔鬼训练中,不断有队员被淘汰,袁锋也从预备队到了替补队,又从替补队到主力队,并进入了最终参加比武的8人名单,8人中3个干部5个士官,袁锋是士官中最年长的。

“大考”来临,全军特种兵比武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20公里的范围内,各个参赛队要完成特种射击、攀登滑降、越障越野,目标定位等多个课目。袁锋他们不负众望,获得了一金两铜的好成绩。

载誉归来,袁锋受到了全团官兵集体列队的高规格欢迎。团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你开了我军‘步兵特战化’训练的先河。”

这一年,袁锋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立了二等功。第二年,袁锋顺利提干,圆了自己的军官梦。

用美丽的文字和声音

传递抵达人心的力量

祝您晚安!

相关链接:

《“铁锤”之锋》之一:战友,你穿过沙背心吗?

主播 | 朱勇

朱勇,多年探索声乐与语言艺术工作,在多家电台、电视台担任解说和主持。

征稿链接:

西陆夜读——“关山月”,邀您加入

欢迎观看微电影《边关来电》

总 监 制:干作余

监  制:孙官玺

总 编 辑:孙利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