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858步跨过鸭绿江与邱少云一起潜伏 一位老英雄的深情回望

日期: 来源:大象新闻收集编辑:大象新闻

导语:

“我们部队过江的时候,没唱歌。我在数数。858步,我就跨了过去。”14岁的周学田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在那场战争中,他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73年后的今天,再次回望鸭绿江、回忆33个月浴血奋战的时光,已经87岁高龄的周学田觉得,那些人和事,依然如此清晰地镌刻在他的记忆里,一盏马灯、一个高地、一块棉衣残片、一半包子,还有对战友的承诺,一次次串联起那段不能忘怀的岁月。

(周学田左一 邱少云右一)

858步,我就跨过了鸭绿江

“不少人以为我们是唱着歌过江的,那是电影电视剧艺术化的表达。我们部队过江的时候,没唱歌。我在数数。”

周学田所在部队不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那时候,朝鲜战场上已经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51年3月,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静悄悄地从安东鸭绿江下桥(现为丹东鸭绿江断桥)跨过了鸭绿江。周学田说:“虽然没唱歌,但我能感受到身边战友身上那股劲儿,跟歌里唱的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我那时候还小,不懂,就在心里数着一步、两步……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858步,我们就跨过了鸭绿江。”

邱少云送我一盏马灯

周学田是河南息县人。因为岁数比较小,开始在15军29师87团给团长孟建民当通讯员。刚下到连队报到,有个老兵就冲他打招呼:“新兵蛋子来了。”这是邱少云对周学田说的第一句话。

在周学田的印象里,邱少云是个内向的人,他不爱说话,但却默默地关爱着身边的战友。邱少云比周学田大9岁,“他真是把我当小弟弟一样照顾。他给我洗衣服。我回来晚了他把饭盛好给我留着。”

每周六的晚上,周学田都要去团部向团长孟建民汇报情况,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邱少云怕他路上不安全,就把自己学文化用的一盏马灯送给周学田用。这盏马灯周学田一直保存着,直到去年才捐给了邱少云的家乡。

邱少云曾落选潜伏第一梯队名单

1952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他们所在的15军87团9连担负攻打391高地的作战任务。邱少云是连里的战斗骨干,是当仁不让的突击队员,但临战前,他并不在潜伏第一梯队的名单上。他红着眼圈跟周学田说:“胖孩儿(对周学田的昵称),我跳战壕没跳过去,不能第一批上阵。”邱少云不死心,又去找连长争取,直愣愣地来一句:“谁不怕死,谁勇敢,到战场上见!”硬气的表态打动了连长,让邱少云加入了第一爆破组。

一块进了纪念馆的棉衣残片

391高地,位于上甘岭西侧。像一颗毒牙楔入第38军和第15军之间,直接威胁着我军的交通运输线。上甘岭想打得胜,就得先把391高地拿下来。1952年10月11日,周学田和邱少云等400多名战友趁着夜色潜入391高地前开阔地的荒草中,开始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潜伏。他们潜伏的位置距离敌人阵地前沿不足60米,甚至可以听到流动哨兵的咳嗽声。

10月12日中午12点左右,敌军突然向前沿阵地发射侦查燃烧弹,其中一发刚好落在了邱少云的下半身。

“我当时离他就四五米远,邱少云烧得满脸流汗,左手抠着地,抠得五个指头流鲜血,右手握着冲锋枪握得咔啪咔啪响。我们的邱少云烧得……疼得嘴唇咬烂完,咬得满嘴流血。”时隔多年,周学田说起来还是不禁哽咽着湿了眼眶。“当时邱少云看见我流眼泪,向我点点头。”

战斗结束后,周学田和几个战友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遗体已经不完整,衣服几乎被烧光,只留下一块巴掌大的残片,冲锋枪被他死死压在身下。周学田脱下外衣,把邱少云的遗体裹起来安葬了。周学田说,邱少云身后不远处就有个水沟,他完全可以滚到水沟里,但是邱少云没有这样做。为了夺取391高地,为了潜伏区战友的生命,为了执行铁的纪律,他献出了自己26岁的生命。

(图为邱少云棉衣残片 现藏于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攻打391 邱少云有四项建议

周学田说,大家都知道邱少云是英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足智多谋。他贡献的四条建议在攻打391高地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

潜伏的时候,如果趴在地上太集中,风险就会更大。邱少云提出来三个人一个小组,呈三角形排布,两人相距四五米。如果敌人要打炮投手榴弹,可能会落到中间的空挡。第二个就是在潜伏的时候,战士们带着枪、手榴弹等,敌人开炮有可能会把武器引爆了。邱少云提出来,趴在地上时在身下挖个小窝,把武器放在身下。第三是怎样才能高效地炸毁铁丝网。用爆破筒威力太大,炸掉铁丝网的同时也可能会把人扎伤了。邱少云提出用罐头盒做炸弹,体量小往铁丝网上一挂,用长线引爆,既能达到效果,又保证了人的安全。第四是炸碉堡的问题,邱少云提出迂回到碉堡的设计口里左右两侧,趁着火力弱的时候,把手榴弹投进去。

周学田说:“通过战斗,验证了邱少云这四个建议是正确的。他的建议减少了战友的牺牲。他用智慧和生命换来了391高地之战的胜利。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

一个跨越70年的承诺

战场上,周学田和邱少云约定,他俩如果谁牺牲了,另一方一定要回对方老家看看。周学田一直记着俩人的约定。因为想念战友,他和老伴儿花了五六年时间,修改了200多次,终于为邱少云塑了一尊铜像。2023年清明节,周学田夫妇把一直放在床头的邱少云铜像送回了邱少云的老家。

半个包子

回忆起抗美援朝,周学田老人一直在讲他的战友他的部队,却很少提及自己的功劳。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曾经一个人打死96个敌人,守住了阵地。师长提着他的耳朵说:“你这个毛蛋孩子真厉害,奖励你一个包子。”他掰了一半塞到了连长嘴里。“那时候哪有肉啊,萝卜白菜馅儿的包子,那时候觉得是真好吃啊。就是想让连长一块吃。”周学田老人告诉我们,“能吃上这半个包子,也得感谢邱少云,是他当时教我,我的枪法才越来越好。”

让更多的人知道“最可爱的人”

周学田老人是幸运的,他多次负伤,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回来,更没有想到自己能活到73年后的今天。他说,最可爱的人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们。他时不时会拿出为数不多的几张老照片,翻翻看看。自己已经白发苍苍,战友们却依然年轻。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捍卫了祖国、换来了幸福。这些战友,不仅仅有他身边的邱少云,还有杨根思、黄继光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

也正是因为战友精神的激励,87岁的周学田经常拖着伤病的身体进社区、进部队、进学校作报告。

(周学田在商丘学院分享抗美援朝事迹)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还健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要把我记忆中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相关阅读

  • 从杭州到晋城,骑行8天:一路自在、快乐与温暖

  • “7天1000多公里,一人一车一包,真是狼狈的冒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硕士生高晟9月29日从浙江杭州出发,一路骑行回到山西老家。10月6日中午,他终于抵达了骑行目的地——山
  • 15岁视障男孩用音乐开启别样人生

  • 陈世博利用课余时间练琴吉他、陶笛、钢琴,年仅15岁就掌握3种乐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名叫陈世博。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是一名视障者,也是2023年度洛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 西装爷爷的精致生活

  • “看看我的西装”“他可不是因为你们来了才这么穿,他每天在家都穿西装,把自己收拾成一个‘老帅哥’。”20日上午,刚走进涧西区厂前一社区田贵发、李凤英夫妇的家,李凤英就开始“
  • 陈升栋:保护优秀文化遗产,我们责无旁贷

  • 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州仓山区城门镇,乌龙江静静流淌,在这片碧波荡漾、芳草萋萋、水雾缭绕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古朴、祥和、恬淡的南国古村落——胪雷。青砖、乌瓦、青石板街,
  • 有技术 有客户 石榴让他的日子更红火

  •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石榴陆续丰收上市。记者在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加依塔什村石榴园看到,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果农麦麦提托合提·图尔荪麦提和
  • 山东15岁少年踩豪车进展:车主已提起诉讼

  • 本文转自【九派新闻】;今年9月,山东青岛一15岁少年脚踩豪车拍视频造成引擎盖凹陷,车辆维修费用超17万,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10月21日,车主王先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讲述了该事件

热门文章

  • 国防与个人的关系

  • 中国人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古人对战争的描述以及重视程度来看,国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古代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武器的

最新文章

  • 7万元救助金,让六旬老人一家生活有了盼头!

  •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陈可人“7万元的救助金已经到账了,要不是你们操心,我们都不知道后面的日子该怎么过,你们一定要留下来吃饭……”10月17日,湖北襄阳市宜城市人民检察院
  • 光伏发电照亮乡村振兴路

  • 10月24日,郓城县张营街道办事处张英中能3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电力工人正在对输电线路设备进行检修作业。 据了解,该项目为全省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805亩,总投资
  • 看懵了!杂技小姐姐一秒换装

  • 10月23日晚,河北石家庄。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A场演出中,南通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三名演员将魔术和舞蹈结合,柔美飒爽,令人捉摸不透。#聚焦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 金塔县:教学研讨促提升 凝心聚力助成长

  • 寻教育之活泉,悟教学之真谛。为推进“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金塔县第四中学小学部数学组,采取多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