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两万公里的追寻之路

日期: 来源:人民海军收集编辑:人民海军

▲基地官兵向烈士墓碑献花

▲2021年,工作组探访烈士家属

在讲述中,一位烈士家属潸然泪下

▲基地官兵向重新整修的烈士墓敬献花圈

▲烈士墓最初被发现时的情景

▲新建成的军港烈士纪念碑

▲当年的烈士牺牲证明书

▲向荣誉致敬

一张精致的卡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亲爱的战友,60多年不见,你已化作山川。”书写卡片的人叫贺跃民,是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机关一位科长。

一条幽静小路,延伸至山脚下的坟冢。清明节前夕,贺跃民怀揣着这张卡片从基地出发,穿越雾色弥漫的山林,走向英烈长眠的地方。

烈士墓前,他深深鞠躬,庄严敬礼,将卡片和鲜花轻轻摆放在大理石台阶上。那句写在卡片上的话,无声回荡在山林间,青山听得到,前来祭奠的人们听得到。

自从海边村落搬迁到了山那边,这片山林陷入了沉寂。被荆棘和灌木掩映的山脚下,伴随着岁月长河缓缓流逝,这几位烈士从什么时候开始沉睡在这里,已渐渐无人知晓。

他们是谁,当兵时多大?他们是怎么牺牲的?他们是否还有亲人?叩问心灵的声音,牵引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脚步,铺就了这条追寻之路。

两年前,基地官兵从祖国南端出发,沿着英烈当年的足迹,寻找英烈生平事迹、完善个人信息、寻访英烈家人。在这段旅程中,官兵们接力追寻了两年、总行程超过两万公里。他们一路感受着不同的人们对烈士的怀念与追随,也感受着一种信仰,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力量。

两万公里的追寻路,更像是一次洗礼。追寻英雄的脚步,品读燃烧的青春,官兵们被激励着、被感动着,也在寻找中了解到今日一切的来之不易,感悟到近在咫尺的英雄主义和精神之光。

一路遇见,一路收获。官兵们说,发现烈士、寻找烈士的过程,就是尊重历史、主动作为的担当之举。这条路,也是崇尚英雄、追随英雄,让英雄精神根植于心的寻根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清明时节,又到了缅怀英烈的时候。对于心怀崇敬的我们来说,走近英雄的故事,走近一群追寻的人,就是走近一种传承、一种坚守,走近践行使命的精神源泉。

青山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

追寻,从一次探营开始。故事,也从那一刻说起。

2021年春节前的一天,退伍老兵杜超华回到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探营,与年轻战友回忆当年的守港经历。悠长深情的讲述中,老兵不经意的一句感慨,引起了官兵的注意。

“这片海这座山,是一茬茬官兵战斗和生活的地方。那年,几位英烈为这片土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就长眠在这座山间。”

营区有烈士墓,为什么我们从未听说?这么多年英雄长眠山间,他们当年怎样牺牲的?英烈的亲人来过吗,他们的亲人如今在哪儿?

一连串疑问,叩击着官兵的内心。

基地机关宣传科多方联系,走访当地政府群众、电话回访多位老兵,希望找到烈士长眠地。然而年代久远,史料也是寥寥数笔,官兵在走访周边村民时,一位耄耋老人说,这座山里长眠着几位烈士,村里的老一辈人都知道。

这,与老兵的讲述不谋而合。大家激动不已。

该基地宣传科长贺跃民把各路信息碎片汇总,并将情况向上级汇报。作为部队重要传承史料,英烈的故事,不应被青山掩埋,基地党委对此高度重视。

“找到烈士,就是找到精神和血脉,找到一支队伍的魂。铭记英烈、传承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找到英烈长眠的地方,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基地派出多支小分队,从不同方向开展搜寻。两个月过去,官兵们追寻的足迹踏遍这片山野,依然无功而返。

贺跃民也很焦急。每天清晨,想起那位退伍老兵笃定期待的眼神,他心中一次次重燃希望。又一次,官兵们展开细致的搜寻,从山脚开始重新摸排。

“找到了。”官兵们在山岭北侧,发现几座荒凉的坟冢。如果找准上山路线,此处距离军港大道很近。官兵们说,之所以在第一轮搜寻中没有发现他们,因为这里树木葱茏、荆棘丛生。

印象中的烈士墓,庄严肃穆。官兵眼前,7座坟墓几乎被落叶掩埋,青石墓碑上长满苔藓,坐北朝南,很难被人发现。

眼前的一幕,让贺跃民的心头一阵酸涩:假如没有老兵的牵挂,如果战友们中途放弃,也许烈士墓碑就将永远沉寂于此,无声,无言,静静守候着这片山海。

“也许前人并不在意,可后人必须做点什么。”基地一位领导说,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前途。贺跃民说,他想让官兵们参与追寻的旅途。

砍掉荆棘,清理杂草,7座坟墓露出了他们本来的样子。细细辨认,碑文上铭刻着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入伍年月,还有一行简单的小字说明——他们牺牲于1959年4月6日。

“朱天文、乔家恩、蒙增香、蒙立权、黎南兴、韩耀元。”青山没有忘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墓碑再次出现在官兵眼前。官兵们发现,还有一座墓碑,碑文模糊不清,已无法确认相关信息。

找到烈士墓,让官兵们激动又感动。上级专门开辟了一条路,从此,从军港到墓地的路程,步行不过数十分钟。瞻仰,祭奠,从此英烈不再孤独。

官兵们给墓碑上残损的刻字重新描红,“烈士”两个大字在夕阳辉映下,分外耀眼。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从未离开

1959年4月6日。

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几位烈士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的战友、家人现在怎么样了?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官兵,继续追寻下去。基地成立工作组,负责烈士身份信息的核查工作,贺跃民和战友踏上了追寻之路。

墓碑上记录的“0148部队”,成了寻根工作最重要的线索。然而,官兵们向周边村民打听,大家众说纷纭;前往市警备区、史志办、退役军人事务局,都没有相关信息;接着,他们又去了省军区、省史志馆,依旧一无所获……

贺跃民这才意识到,60多年来,部队多次整编移防、番号调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溯往昔时光、寻找昔日英雄,远比他想象中困难。

在省史志馆,一位工作人员建议:“当年的中南战区,就是后来的广州军区,你们去那里找找,应该能有收获。”

他们马不停蹄赶赴广州。在原广州军区军史馆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一条尘封多年的档案记载让大家精神一振:“1959年,在修建虎头岭国防工事中,128师6名官兵牺牲。”

至此,墓碑上的“0148部队”有了更准确的名字:原43军128师。

通过多方询问,工作组对这支部队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查到了他们现在的番号。

下一站: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工作组的到访,受到了该支队战友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档案馆,贺跃民郑重翻开记载着这支部队3379名烈士的姓名簿。

“朱天文”“乔家恩”“蒙增香”……就像此前在脑海中构想的那样,他们看到了英烈们的名字!与此同时,那段尘封的往事,也随着案卷的展开,慢慢浮现眼前——

1959年初春,128师383团某连调防海南参建国防工事。那时,海上威胁严重,为保卫祖国的南大门,全连官兵开山修路,紧锣密鼓建设防御工事。

4月6日,两名战士进行例行巡查,突遇坑道塌方。得知消息,连队指导员朱天文立刻带人前去营救。不幸的是,现场突发二次塌方。最终,指导员朱天文,班长乔家恩、韩耀元,副班长蒙立权、蒙增香,上等兵黎南兴6名官兵光荣牺牲。

受限于气候、地理等条件,连队官兵就地安葬好战友遗体,擦干眼泪,转身又义无反顾地投入紧张的国防施工中……

阅读着档案里简短的史料文字,就足以让人想象昔日火热的备战场景,以及官兵舍命相护的战友情谊。

他们决定,即刻出发,前往烈士家乡,慰问烈士家属。

6名烈士,6个家庭,6种不同的人生。工作组官兵一路追寻,先后前往海南、广西、湖南、湖北等4省9个县市,寻访烈士遗属和生前战友,对烈士生平经历进行了补充。

越了解,越感动,越痛惜。贺跃民没想到,走到烈士家乡,才是最艰难的行程。烈士韩耀元是家里的小儿子,义务兵期满,本来可以退伍返乡,但为了响应部队加快国防工程建设的号召,他选择了超期服役。

当年通信不畅,韩耀元牺牲后,他的父亲、哥哥多次来到南边驻地寻找亲人的墓地,有时候钱花光了,他们就留宿街头,但还是没能如愿,两位亲人最终带着遗憾离世。

这些年,他的两个侄子又通过网络继续寻找着叔叔的相关线索,仍然收效甚微。工作组到来后,两位中年汉子讲起三代人的寻亲路,不禁潸然泪下。

与韩耀元一样,其他烈士家属们都只知道亲人在部队牺牲了,但为何牺牲、墓地在哪里,他们并不清楚。每到清明,他们只能朝向大海的方向,或敬酒、或焚香、或鞠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应该铭记的人不会被忘记。工作组每探访一户,烈士家属都会拉着“亲人”的手,声泪俱下地讲述起遥远的记忆。红着眼眶听完,官兵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从未离开。”

信仰的力量,足以穿越时光

岁月之河奔腾向前,我们该如何感知时间?

60多年,可以让一支部队调整7次,6个家庭演变为31户人家;在韩耀元的亲人眼中,60多年,是三代人的等待;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60多年,是额外收获的别样人生。

广西某地,工作组找到了烈士蒙增香生前的战友蒙增惠。

那年,两个小伙子一同来到383团当兵,本来计划着过年一起回家探亲,没想到,那一面过后便是永别。

工作组到来的时候,见到了已经86岁的蒙增惠老人。他躺在医院,身上插着输液管,药液正通过微量泵缓缓注入他的身体……

听说部队来访,老人挣扎着坐起来,给大家唱起了当年的战歌,唱到声音沙哑,涕泪纵横。

老兵说,即使是躺在病床上,他也很感恩——那时候参军听说是到海防斗争一线,“我们就没打算活着回来”;想起战友蒙增香,他觉得,自己是多活了60多年,享受到了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老连队现在怎么样了?”蒙增惠老人关切地问道。

“他们延续着烈士遗志,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建设得更好了。”听到贺跃民的回答,老兵含着眼泪笑了。

几天后,工作组启程,前往连队现在的驻地一探究竟。

福建泉州,工作组风尘仆仆赶来,却扑了个空。

原来,部队已机动至广东,担负新任务。再次追寻而去,大家才在一间60余人的大通铺房间里,见到了这支从历史中走来的部队。如今,他们是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中队。

“咱们老家来人了!”中队指导员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向工作组汇报:这些年,无论编制体制如何调整,驻地如何变化,他们始终保持着老连队的优良传统——“英勇战斗,敢于牺牲”。

精神的火把,就这样传承下来。

完成海南国防工程建设任务后,他们相继奔赴河南、西藏、上海、新疆、广东等多个省市执行任务。在边境作战中,连队官兵奋勇杀敌,涌现出9名二等功臣,一排被授予“阻击英雄排”荣誉称号。和平时期,他们也参与了多项重大任务,获得荣誉表彰10余项。

无论是广西病床上的战歌,还是广东荣誉室里的奖状,都让人震撼不已……一路追寻而来,工作组官兵更加懂得,他们为何而来。

这一路,他们调取档案240多份、查阅文献300余份、走访家庭31户、咨询核实200余人,总行程超过两万公里。

“信仰的力量,足以穿越时光。”工作组成员陈曦告诉记者,他一路感受着不同人们对烈士的怀念与追随,这种信仰,正在新时代迸发新的力量。

工作组对6名烈士的生平信息进行了完善,一同带回基地的,还有那些遥远悠长的青春故事。

后来,“讲英雄故事,做英雄传人”学习教育活动在基地广泛开展,英烈的故事口口相传。

遗憾的是,关于第7座坟冢,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工作组目前无法确认。不过,他们还在努力调研核查,对于他们而言,这条追寻之路,永远没有终点。

不久前,基地专门向上级申请拨款,建起了一座军港烈士纪念园,烈士墓得到重新修缮,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清明节前夕,官兵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

“乔家恩!”“到!”“蒙增香!”“到!”……

战士们洪亮的答到声,回荡在群山之中,不远处,一艘艘新型战舰列阵军港,威武庄严。




主管: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海政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监制:张庆宝  编审:肖勇利
编辑:曹翰文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201-960385(军)

相关阅读

  • 清明时节寄哀思,军民团结悼英烈

  • (文、图:冯思哲)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1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团区委、教育局组织驻区武警部队官兵和青年团员、学生代表近200
  • 山东淄博淄川:缅怀先烈 寄托哀思

  • 淄川融媒消息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纷纷细雨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淄川实践学校教师们来到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在革命年代中牺牲的烈士们。太河惨案发生于19
  • 缅怀革命先烈 砥砺革命意志

  •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4月1日上午,入驻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青年之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高校、企业与社区共同以一堂团课的形式,在西安市革命公园开展
  • 公安部部署开展纪念缅怀公安英烈活动

  • 记者4月3日从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国因公牺牲民警308名、辅警179名,还有4334名民警、3470名辅警因公负伤。广大公安英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
  • 寮步开展祭奠英烈活动 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砥砺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连日来,寮步开展缅怀英烈活动,弘扬英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4月2日,寮步团镇委、寮步
  • 江苏盐城:牺牲75年后,施汉泉烈士魂归故里

  • 清明时节祭英灵,不忘初心永向前。4月2日下午4时许,在江苏省盐城市区福禄园公墓烈士陵园区施汉泉烈士墓前,众人肃默伫立。“七伯,您牺牲75年了,一直是‘无名烈士’,现在为您找回名
  • 红色“守墓人”卞康全:竭尽赤诚心 无悔护忠魂

  • 临近清明,江苏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迎来参观瞻仰、祭祀扫墓的小高峰,这也是“守墓人”卞康全一年中最忙的时候。3月22日,蒙蒙细雨,天气清冷,卞康全照例早早来到陵园,擦拭墓碑、整理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线上线下祭英烈

  • 4月2日,曲阜市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开展“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英烈的新风尚。当天,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王勇走进曲阜市融媒体中心展播
  • 【红笔网评】发挥好英烈精神的育人功能

  • 清明是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节日,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自然课堂”。无论是网上祭祀英烈,还是到烈士陵园祭扫、学习烈士事迹、宣扬英烈事迹等等,庄严肃穆的仪式是激

热门文章

  • 国防与个人的关系

  • 中国人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古人对战争的描述以及重视程度来看,国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古代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武器的

最新文章

  • 两万公里的追寻之路

  • ▲基地官兵向烈士墓碑献花▲2021年,工作组探访烈士家属在讲述中,一位烈士家属潸然泪下▲基地官兵向重新整修的烈士墓敬献花圈▲烈士墓最初被发现时的情景▲新建成的军港烈士纪
  • 省教育厅所属21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4人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 实习生 高凡 李佳璐)4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该厅所属的21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04名。报名、资格初审等具体事宜详见《山西省省直
  • 11个部门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 实习生 高凡 李佳璐)4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山西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印发了《2023届高校毕业生促就业春风展翅行动方案》,全力促进我省高校
  • 大同调整住房公积金房贷政策

  •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斌)4月1日起,大同市正式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包括最高可贷额度由8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提高多子女家庭的最高可贷额度等方面的调整,力求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