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在月球上建房子?“中国超级泥瓦匠”来了!

日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收集编辑:华中科技大学

在月球上“建房子”

离我们很遥远吗?

不!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

将有一群“中国超级泥瓦匠”

为人类在月球建起科研站

4月8日,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

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

百余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探索如何在月球“建房子”

华中大团队将中国在月球上建造的月面基地样式定名为“月壶尊”(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供图)

一起去活动现场

看看专家的精彩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作题为《月球基地建造研究》的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月面建造方案中结构、材料及工艺装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制约月球科研站建造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并展示华中大团队在月球建造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相关进展。

在月球建造领域

华中大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一起来看——

华中大团队已制备出国内首个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打印样品。图为团队成员展示他们打印的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

图为月面建筑“月壶尊”内部构造示意图(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供图)

丁烈云表示,月面原位建造面临着极端环境的巨大挑战,包括原位材料单一、无液态水,月球表面约为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低重力,每年约1000次2—3级的月震,宇宙射线的强辐射、月面复杂形貌与地质等等,都让月面原位建造成为极端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同时,“运输一瓶矿泉水重量的材料去月球要花费20万美元”的高昂成本,意味着只能尽可能利用月球材料进行原位建造。

2015年,专注于数字建造研究的丁烈云从无人3D打印中得到启发,开始带领团队从事月面基地建造研究。2021年,华中大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联合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等国内优势单位,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轻量化可重构月面建造方法研究”,为我国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以及月球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华中大集结了一支包括材料学院、机械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等在内的科研团队,开展了月面极端环境下的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月面着陆垫拓扑互锁结构性能实验与仿真研究、月面建筑结构研究、月壤烧结及月面极端环境影响等多项前沿研究,致力于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月面基地整体建造方案。

目前,国外建造月面基地的技术思路是高能束3D打印,存在大尺寸结构一次性成型困难、耗能大等问题。华中大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式与3D打印建造方式相结合,利用月壤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像搭建星际积木一样”在月球上搭房子,不仅搭建风险更小,成本也更低。

团队已制备出国内首个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打印样品,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为很多关键技术起了不少可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比如将月面建筑命名为“月壶尊”,将完成浇筑工作的机器人命名为“中国超级泥瓦匠”,将用于月球表面原位资源3D打印的机器人命名为“月蜘蛛”

“我们希望通过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丁烈云说。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作题为《载人深空探测的发展愿景之思考》的报告,报告简要回顾了国际深空探测的历程与发展,分享了关于深空探测的意义与目的地选择的思考,介绍了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发展战略与总体方案概况,以及对月面着陆区选址、月球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长期生存等热点问题的考虑,提出了相关设想和涉及的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于登云作题为《关于未来月面建造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报告从月面建造“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三个方面,提出对未来月面建造的思考。报告归纳了月面建造的基本技术内涵,分析了国际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月面科研站/基地建设,介绍了月面建造需要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调研员张笃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崇峰、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员张哲等14位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就地外空间基础设施布局与规划,地外原位资源利用与开发,地外建造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地外原位探测科学载荷与平台等前沿领域作了报告。会后,参会师生与专家学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参加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实验室、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会议由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的要求,加强地外建造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学术交流。

积极开辟地外建造新领域

不断加大多学科交叉

融合创新与前沿探索

“像搭建星际积木一样”

在月球上搭房子

华中大团队志在必得!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翔、李芊芊


相关阅读

  • 德阳警方确认:加班怼领导事件系捏造!

  • 4月7日,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详情如下:2023年4月5日,接上级公安机关指令,我局针对网传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不实信息一事,依法进
  •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家园

  • 春日暖阳。在江西鄱阳湖都昌湿地,成群的小天鹅在水中游弋、嬉戏,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在鄱阳湖的越冬候鸟开始集聚,等待时机向北迁徙。近年来,随着鄱阳湖地区湿
  • 中小学教资笔试成绩即将发布,查询方式→

  •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将于4月13日发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发布时间2023年4月13日19时二、查询方式1.中国教育考试网2.中国教育考试网微信小程序(来

热门文章

  • 国防与个人的关系

  • 中国人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古人对战争的描述以及重视程度来看,国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古代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武器的

最新文章

  • 在月球上建房子?“中国超级泥瓦匠”来了!

  • 在月球上“建房子”离我们很遥远吗?不!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将有一群“中国超级泥瓦匠”为人类在月球建起科研站4月8日,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百余专家学者齐聚
  • 暖闻|帮抬婴儿车,俩公交司机四次起身暖人心

  • 4月10日,青岛909、906路公交车上相继发生了暖心一幕,乘客推婴儿车乘坐公交,两名公交司机四次起身帮扶暖人心,获得了乘客赞扬。10日上午10点,青岛909路驾驶员袁积林驾驶着1763号公
  • 评论:企业经营管理进入碳中和时代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周蕊  业内充分意识到,当下国内的双碳市场已成百舸争流之势。  近日,看到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
  • 9家石材企业为何能“起死回生”

  • 中国网随州4月11日讯 “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超过了2000万元,公司能‘起死回生’,企业合规真是帮了我们大忙……”3月28日,湖北省随县检察院检察官对办理的一起企业合规案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