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换脸”呈现探索之美

又是一年贺岁时。还是贺岁档那块蛋糕,只不过分食者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将有70余部新片在此间粉墨登场。市场硝烟四起,名导新人集结,各种话题齐飞,光“数星星”就吊足了观众胃口。(1月4日《光明日报》)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自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我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以后,贺岁片渐渐为国内观众熟悉并喜爱。由于我国不少贺岁片都是喜剧片,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传统春节喜庆团圆、欢乐祥和的氛围十分吻合,因而贺岁片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春节档期的主打影片,看贺岁片也因此慢慢变成了一种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新年俗。

正是看中了贺岁片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于是每到春节临近,贺岁片之间的大战便硝烟四起。我们依稀记得,2016年春节档星爷的《美人鱼》成最大赢家,《澳门风云3》、《三打白骨精》步步紧咬,可是到上映第五天,《三打白骨精》的单日票房开始反超《澳门风云3》。由此,贺岁片之间的角逐之激烈足见一斑。而今年,春节档还未真正到来,就已经有11部影片宣布在大年初一上映,创下了历年来春节档影片上映数量之最,贺岁片大战更是一触即发。

回顾最近三年的春节档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激烈的贺岁片竞争中,获胜的通常只有前四名甚至前三名的影片,之后“第二梯队”的影片,只能沦为票房炮灰。这话的确不假,在喜剧片扎堆的贺岁片大战中,往往会表现出越是大片越强的特点。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去看,贺岁片不应该成为喜剧片的代名词,同时还应该为其他题材或类型的影片预留成长的空间,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应有的状态,观众也期待贺岁片能有一副新面孔。

不可否认,寻求欢乐和放松符合春节期间观众的心理需求,但是贺岁片不应该只是让观众一笑了之娱乐片,还需要用工匠精神来精雕细刻,在提升影片的叙事能力,满足观众健康向上的审美需求上多下工夫。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的贺岁片进行了“换脸”,在70余部影片中,不仅商业片开始注重打磨故事内核,一些文艺片、纪录片也因为具有精良的艺术质量和独特的选材视角而具有更强的观赏性,不仅丰富了产品的布局,也为观众提供更广阔的观影选择空间。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贺岁片并不是一个片种,而只是一个档期。所以,贺岁片也是检验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状况的一把尺子。虽然中国电影正处于新常态下的调整期,但是从2017年春节档期的贺岁片来看,已经不再是喜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这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日趋成熟理性。而更重要的是,贺岁片“换脸”不仅是一种业态的调整,更呈现出电影人不断追求艺术创作新境界的探索之美,这是中国电影不断强大的希望。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