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球乡风 厚植沃土育幼苗

男子足球比赛中,足球小将在奋力拼抢。资料图片

市足球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各项建设进展顺利。

(区摄协)连志城 摄

梅州女子足球队占据半壁江山,这在其它城市十分罕见。资料图片

踢足球这项运动在梅江区随处可见。袁群华 摄

放学的铃声响起,梅江区城北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并不是背起书包回家,而是换上运动服,拿着足球来到校园的空地上,三三两两组队玩起了足球。在梅江区,还有不少学校像城北镇中心小学一样,校园足球风行,孩子们的心中都埋下一颗关于足球的种子。

“北有大连,南有梅县。”梅州是足球之乡,有过辉煌的足球历史,而身为梅州政治、经济中心的梅江区同样有关于足球的记忆。江北东教场上演过一场场精彩的足球赛事,西阳镇黄坊村保留着一幅历史悠久的足球题材绘画作品,走过近90年风雨的强民体育会见证了梅州足球的巅峰时刻……

近年来,梅江区紧紧抓住振兴足球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围绕《梅江区足球综合改革方案》和《梅江区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在振兴足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确定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广东省足球试点县(区)”。

强民体育会担起梅州足球社会责任

在梅州,曾有过一支名气极大的民间足球队——强民足球队(后发展为强民体育会),它曾经代表梅州击败了英格兰舰队足球队,也曾经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举办义赛、义演、义卖等活动,筹款援助抗日前方的战士。

强民足球队成立于1929年。为何起名“强民”?当时中华民族正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爱国者纷纷提出“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而梅州爱好体育的青年则提出“体育救国”,励志“强民”,一雪东亚病夫之耻。

据了解,强民足球队首任队长是张作瑨,1931年,球队由温集祥继任队长。同年,强民队首次参加梅县足球锦标赛,便以11胜1平的不败战绩雄踞全县13队之首。随后,球队应邀前往蕉岭县和汕头访问。在汕头,以3∶1击败了来自足球王国的英格兰舰队足球队,受到当地群众和报界的好评。这也是梅县足球史上第一场国际比赛。

1934年,强民足球队发展为强民体育会,选举温集祥为会长。在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上,首次参加省运会的县联队比赛的梅县队最后以2∶0战胜了卫冕冠军汕体队荣登榜首。从此,梅县强民的足球引起了全省足球界的关注。

抗日战争爆发后,强民体育会会长温集祥等不少骨干都参加了中共梅县地下党。从此,强民体育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会务工作不断,会员扩展到了600余人。为了抗战的需要,强民体育会与梅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学生抗敌会结合在一起,在梅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举办义赛、义演、义卖等活动,筹款援助抗日前方的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梅县强民为国家队、中南红队、中南白队、广东队等输送了30余名足球良才。夺取第五届全运会足球亚军的广东省队主力,一半以上是梅县输送的,他们包括池明华、杨宁、蔡锦标、叶细权、黄德保、王惠良、钟小健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足球队的国家级教练曾雪麟、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八一队著名左边锋杨菲荪和右边锋潘培根、南京部队足球队教练张崇阶、原昆明部队教练杨友彪等,都是在强民这个摇篮里成长起来的。

昔日东教场见证梅州足球辉煌历史

“1942年,李惠堂回五华组建五华足球队,前来访问梅县强民足球队,在东教场举行了几场足球赛事;曾雪麟带领的国家足球队来到了梅城东教场;后来,高丰文带领的国家足球队也来了一次……”梅县强民体育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威光说,当时仅仅作为一个县,却让几届国家足球队都慕名而来,足以表明当时梅县在足球界地位之高。

兴建于1934年的东教场,不仅是梅城市民足球活动的中心,也见证了从20世纪30年代起梅州足球的辉煌历史,留下了不少足球人物的传奇故事,也推动了梅州足球运动的发展。

这座足球场长250米、宽196米,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足球场之一。建造东教场之后,梅县终于有了一个踢球的大型场所,热爱足球的人常常聚集在这里,组建球队,举行赛事。大人小孩在这个足球场里奔跑、欢呼,梅州足球运动的高潮从这里开始,一代又一代的足球强将在这里孕育、成长,从这里走向国内外的赛场。

1956年秋,原国家体委根据梅县足球的历史和现状,授以梅县“足球之乡”称号。从此,足球变为这座城市的符号之一。据广东省体育志和梅县志记载,“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提到,梅县是足球之乡,请外国友人去那里参观。”

1964年,原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10个重点县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地区榜上有名;1988年设立梅州市后,足球之乡指的就是梅州。

新建足球文化公园预计8月开放

东教场体育场曾经见证了梅州足球的辉煌,但因年久失修,场地、跑道严重老化,看台存在安全隐患,游泳池设施陈旧老化,周边烧烤场、升华再就业街等占用公共体育用地,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需求。

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东教场周边建设足球文化公园,进一步擦亮梅州足球之乡品牌,更好地满足广大足球运动的热爱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提升和改善江北老城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面积680亩,分步实施,一期建设范围为东教场片区,规划有1个标准足球场、2个七人制足球场、3个五人足球场、4个篮球场和1个标准游泳池、一幢全民健身中心、地下室停车场等,投资约3.5亿元。

在建设现场可以看到,足球场和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已具雏形,广场周边的红门楼外立面改造、绿化、亭廊花架等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足球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近七成,预计8月底可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体育场馆+赛事+健身+培训+商业”的体育产业生态圈模式。通过积极主办或承办各类赛事、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提供赛事策划、组织,体育培训、场地和器材提供等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发展,将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我区新经济增长点。

青少年是振兴足球的希望。为此,梅江区整合优化中小学生足球赛与校园足球联赛,制定全年比赛计划,进一步营造辖区足球竞技氛围,实现中小学校参赛全覆盖,参赛学校数、注册队员数和比赛场次数等普及水平居梅州市第一。

梅江区人民小学足球场周边贴着学校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向国家、省、市、区输送的众多足球人才肖像画,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足球场上的小球员们。这所创办于1949年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输送了罗庆足、杨宁、池明华等在国内足球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拥有扎实的校园足球基础。

一直以来,梅江区坚持把足球作为特色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出台《梅江区足球场地建设补助办法》《梅江区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对振兴梅江足球工作目标、步骤和重点作了具体规划。目前,该区将足球教学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考核重要内容,要求各学校每周保证有一节足球教学课,并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活动,丰富校园足球的形式和内容,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足球在梅江区遍地开花。如今,梅江区已实现每所中小学校每个年级均有足球队,常设足球赛事,校园足球比赛形成校校参与、全区联赛的格局。据了解,在不断努力下,梅江区校园足球氛围浓厚,2017年“市长杯”校园足球城北小学获得女子足球冠军,梅州中学获得男子足球冠军;梅江区光远小学、誉诚轩足球队分别获得“2017年U互动广东省五人足球争霸赛”少儿组和成人组季军。

得益于工作的扎实开展,近年来梅江区的足球重焕生机。先后向国家队和省级俱乐部输送了如刘彬彬、叶楚贵、曾超等55名优秀足球人才。

■纵深

振兴足球 梅江行动

去年底,梅江区出台了《梅江区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计划》),将振兴足球与加快梅江振兴发展结合起来,将足球之乡品牌与城市文化价值互融共进,将足球产业作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计划》,梅江区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梅江职业足球新突破,拥有1支以上中乙球队;足球人才量质齐升,各类足球运动员达3000人,校园足球运动员达2000人,青训后备人才达200人;赛事活动丰富,体系完善,年均足球比赛达1000场次以上;场地设施充足完善,全区各类球场达90块以上(每万常住人口拥有2.5块足球场);足球产业初具规模,形成足球竞赛表演、足球用品、足球文化旅游等相关足球品牌企业。

■相关

青少年足球民间联赛(梅州赛区)打响

如此多女子队员参赛

其它赛区几乎没有

5月25-26日,广东省民间青少年足球联赛(梅州赛区)在梅州市爱奇体育场打响。最终,光远小学U11队、城北小学U10队、作新小学U9队和龙坪小学U8队分别摘得四个年龄组别的桂冠,将有机会代表梅州赛区参加6月16、17日在广州举行的全省总决赛。彼时,来自各赛区、各年龄段32支参赛球队将进行最后角逐。

今年,梅州赛区共有26支球队参赛,分4个组别,参赛球员共计360人。梅州赛区不仅仅有U8、U9两个组别共14支男足队伍,还有U11、U10两个组别共12支女足队伍。“可见梅州的足球氛围非常好!”赛事主办方、南方起跑体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佛山、广州等城市也有女队员参赛,但往往是跟男子混编。像梅州这样有如此多的女子队员参赛,在其它城市的赛区几乎没有。

据了解,2018(春)广东省民间青少年足球联赛包括广州、佛山、东莞、梅州等赛区,设有U8、U9、U10、U11四个年龄组。目前,全省共有157支球队2000多名球员参加城市联赛,预计50000人次到场观看。

广东省民间青少年足球联赛 (梅州赛区)赛果

u11

冠军:光远小学

亚军:城北小学

季军:乐育小学

u10

冠军:城北小学

亚军:普育小学

季军:长沙小学

u9

冠军:作新小学

亚军:龙坪小学

季军:人民小学

u8

冠军:龙坪小学

亚军:作新小学

季军:江南小学

陈萍 黄思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