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跑得又快又好还不受伤,看看下面这13条!

「85%的跑者都经历过受伤的情况」

「每年,仅美国就有2200万跑步者因为受伤而不得不中断练习」

「绝大多数跑者之所以受伤,都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跑步姿势」

大多数跑友都觉得,跑步这事儿简单啊,打小人人会跑,还用得着学什么技术?这种误解就是根本原因之一。姿势跑法解决的就是跑步本身的技术问题。怎么跑更有效率,不会受伤,且让你跑得更远,跑得更快?

下面是姿势跑法18条正确跑步技术的法则,希望各位跑友能积极实践起来~

双脚轮流转换支撑

跑步是一个主动失去平衡,又重新找到平衡的不断重复的过程。想要跑得好,就要提高支撑点转换的速度和效率。跑步过程中出现的(瞬间)动态平衡状态,就是姿势跑法的核心:关键跑姿。理想的关键跑姿是长这样的

跑友们可以照着做一下:头、肩、臀、支撑腿的前脚掌(支撑点)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个姿势是一种平衡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站得稳,且会站得很轻松。

直接把足踝向臀部抬

是的,直接向臀部正下方抬脚踝(其实包括了小腿和脚掌)。但这发力有讲究——是用腿部后边的腘绳肌发力。这种发力的体验,可以这样来试一试:请站起来,两条大腿都不动,把其中一条腿的小腿部分从膝盖处往后勾,这就是腘绳肌发力了。注意了:不是抬大腿,不是抬大腿,不是抬大腿。

尽量减短支撑时间

现在的术语叫做触地时间(看下图最右边有个GCT 204ms,就是触地时间了,单位是毫秒)。尽量减少触地时间,这个会极大提升跑步效率。顺便说一下,测触地时间可以使用一些新出的工具,比如佳明的HRM4心率带;也可以自己拍视频,逐帧看慢动作数帧计时。

支撑脚落地时尽量不出力

就是说不要主动地发力下踩、踏地。还有落地之后,那种传说中的扒地动作也是不要不要的。不过就许多跑友实际跑姿的经验来看,有为数不少的跑友亲们落地前后还是会有些附加的一些习惯动作,例如落地前会向上翘脚板,也有些会向前探小腿,造成向前摩擦地面。

支撑点要落在跖球部上

我们一直在说前脚掌着地。那么在前脚掌已经着地之后,其实还有个承担大部分体重的支撑点。这个承重点就是大脚趾头下面的大球球——跖球部。我们的身体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绕着跖球部前倾,接着产生前倾角度,最终靠着重力(力矩)产生加速度,这就是我们跑步的动力来源。顺便再强调一下,前倾角度跟上半身没有任何关系。

不要以脚跟着地

现在倒没有特别强调脚跟着地的不好。只不过就算是脚跟着地,也要落在尽量离身体重心距离近的地方。而且,脚跟着地这种方式完全没有发挥出腿部跟腱的作用,这样会明显降低跑步效率。如果脚跟着地并且落地点还处在身体前方的话(如下图这个错误示范),极容易造成伤痛。

不要用脚尖蹬地

重点是不要蹬地,这个跟传统跑步训练的观点是相背的。蹬地会产生往上“蹦”的力,会延长触地时间,会加大接下来落地时的冲击力,会造成跨大步及体前着地,会带来伤痛……总之,说蹬地是跑步各种伤病的万恶之首实不为过。

膝盖始终保持弯曲,不要打直

不要直直地落地,真的很伤。微屈膝盖,这样落地时能让自己得到点缓冲。可以想想弹簧。不过也不能太缓冲,象打篮球、排球、摸高那样跳起来,然后落地之后身体明显下蹲进行缓冲,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会变成“坐着跑”,极影响跑步效率。比较合适的膝盖弯曲角度可见后面图里博尔特的着地。

脚掌着地点都落在臀与膝的直线之后

理想状态下,每次着地瞬间身体就应该是关键跑姿,这时头、肩、臀、跖球部都处在一条直线上,这种姿势是个最有效率最省力的姿态。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事实上我们只能尽量缩小落地点与身体重心之间的距离,底线就是落地点不要超过臀部和膝盖的连线。

膝盖与大腿尽量放低,保持放松

身体前倾的过程中不要主动发力抬大腿,不要向前发力顶膝盖,不要发力往前探小腿。事实上,根本就不要去想着主动发力去控制它们,让前腿自由落体以形成下一个支撑点就好,身体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反应,不要你管哦。

身体前倾的过程中不要主动发力抬大腿,不要向前发力顶膝盖,不要发力往前探小腿。事实上,根本就不要去想着主动发力去控制它们,让前腿自由落体以形成下一个支撑点就好,身体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反应,不要你管哦。

不要太过于在意脚下的动作

还是在强调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控制脚落地的顺序,比如一个同学落地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先脚外侧着地,然后翻转变成前脚掌,然后再是脚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这样控制,效率想来也高不了。要提醒亲们的是,只要前面所有动作都做对了,你的落地动作只会有一个结果。

双腿应该是自由落下

前倾落下的时候,不要主动施加额外的力量,不要试图控制自己的腿,让它自己自由落体就好。事实上,在身体发生前倾之后,为了防止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自己会向前出脚撑住你的身体,这是个下意识的动作。

摆动手臂是让身体维持自然的平衡

手臂也不需要太多动作,维持平衡就好。有些跑友跑起来很夸张的摆臂动作,这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不能带动你跑得更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