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为什么会完败出局?关键时刻战术不对路

与意大利一役,中国女足主动出击反露出破绽。 图/视觉中国

在昨日凌晨的1/8决赛0比2负于意大利之后,中国女足止步本届世界杯16强。7次参加世界杯,这还是中国女足第一次没能打进8强。

“我们觉得对手会在后防线摆大巴,而她们踢得却很开放。”谈到对阵中国女足的感受时,意大利主帅贝尔托利尼的言语中透着惊讶。此前死守了德国和西班牙的中国队会攻出来,显然出乎了她的意料,“原本我们并没有想通过防守反击应对中国队。”

不得不承认,根据现有的人员配置和有限的备战时间,中国队在防守上已经做到极致。但小组赛之后,外界在称赞中国女足拼搏精神的同时,对球队进攻乏力的问题颇有微词。3场小组赛,中国女足首战德国6脚射门3次射正,次战南非17脚射门3次射正,而末战西班牙只有可怜的1次射门,还未中目标。

淘汰赛之前,教练组加练了进攻。对阵意大利,女足姑娘一改此前死守的状态,努力地将备战时演练的进攻套路呈现在比赛中。全场比赛,中国队在传球、射门、角球、控球率等多项进攻数据上都领先对手。21脚射门7次射正,与此前的3战形成强烈反差。

但是,进攻场面有所改观,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意主帅在复盘比赛时称,中国队压上之后,后防线身后出现大片空间,“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断向中国队防线身后喂球。”于是,两个失球都来自反击。

对比中意两队的实力,防守反击本应该是中国队更该采用的战术,意大利队却因为中国队的主动出击被动地选择防反,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女足对阵意大利继续“摆大巴”,让不擅长阵地战的对手攻出来,再用反击偷袭对手,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究竟是坚决地以我为主,还是依据对手特点布置对路的战术,中意一战提出了疑问,也留下了遗憾。

□徐晓帆(新京报体育评论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