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火了!2岁到65岁爱好者都来挑战,这些提醒要注意

厦门日报记者第一次体验攀岩。

2021年,竞技攀岩作为新增比赛项目亮相东京奥运会后,攀岩这一深受市民喜爱的休闲运动,也在厦掀起新的热潮。近日,一家位于集美,自称厦门最专业的室内攀岩馆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打卡”。在这里,有厦门最高的攀岩墙,也有完善的民间赛事体系,还有上至65岁、下至2岁的攀岩爱好者。近日,记者作为一名新手“小白”,体验爬上厦门室内最高攀岩墙的感觉。

厦门最高室内攀岩墙 复刻多条经典路线

站在17米的攀岩墙下,一阵巨大的压迫感向记者袭来:“这么高!”

攀岩馆负责人魏东告诉记者,这是厦门目前最高的室内攀岩墙。“在这块岩壁上,我们模拟了当下关注度很高的攀岩路线。”魏东介绍说,就在不久前,中国深圳的8岁男孩王梓烁刷新了5.14A难度等级路线在中国最小年龄的纪录。记者采访时,他当天攀爬的路线,便已被完整地在这家攀岩馆中复刻出来。采访当天,来这里“尝鲜打卡”的人不少,“我们也试着挑战一下。”攀岩爱好者黄先生说。

除此之外,场馆还复刻了多条野外经典路线,按照国际攀联(IFSC)正式比赛和积分规则设置民间年度赛事。

教练介绍说,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室内攀岩对年龄没有特别限制。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一名年仅2岁的外籍攀岩爱好者,在妈妈陪同下悠闲攀爬。教练告诉记者,这家攀岩馆里年龄最大的会员65岁。

记者第一次挑战成功登顶 成就感爆棚

因为是第一次攀岩的新手,记者挑战的是常规路线。穿戴好安全带,换上专业攀岩鞋,站在岩壁前试着先抓住第一块岩点,相比视觉上,岩点的手感更粗糙一些,教练介绍说,这是为了增加接触时的摩擦力。

先脚踩,再手抓,腹部收紧核心用力……攀爬的过程,是对身体力量、协调性、平衡感以及即时思考能力的综合考验:先观察好下一步要借力的岩点是哪一块,太近发力不够,太远则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起步并不难,难的是在高度渐渐增加后,如何战胜对高度的恐惧。起初的5米还好,上升到10米左右后,开始有些脚软。“专注动作,不要分神,还有几米就登顶了!”细心的教练观察着情况,在下面给记者打气。

深呼吸,放松心态,记者颤颤巍巍地再爬上几个岩点后,成功到达终点,瞬间成就感爆棚!

但在下降时记者的恐高症又犯了。“双手松开自然垂下,身体面向岩壁,膝盖不要向前顶,以免擦伤。”底下的教练依旧细心引导,再次战胜恐高症后,记者缓缓落地。

【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攀岩运动引入中国。21世纪初,攀岩运动进入厦门,2006年厦门大学开设攀岩课程,并组建攀岩队。

2021年,竞技攀岩成为东京奥运会新增比赛项目之一,开始走进大众视野。2016年起,IFSC攀岩世界杯分站赛(攀岩运动国际最高级别赛事)在厦开赛,愈加推动厦门攀岩运动发展,各级攀岩比赛频繁举办,尤其深受厦门年轻群体欢迎。

【提醒】注意安全 在教练指导下进行

记者体验发现,对新手来说,对高度的恐惧来源于内心的不信任感。所以,事先与教练充分沟通,提前体验并适应速降时对保护器的感觉很重要。同时,一定要遵从教练的安全指导,不要穿戴、随身携带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衣服和物品。

攀岩路线是分不同难度级别的,初学者不要好高骛远,应循序渐进地练习。

另外,请牢记攀岩安全要点:参加学习是基础,科学练习效果好,安全意识时刻有,搭档保护很重要,装备配备要科学,热身放松不可少。

(文/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图/杨进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